139億美元收購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并不是惠普近年來最大的冒險。2002年對康柏公司(Compaq)的收購也許更讓人們記憶深刻——雖然沒有對康柏進行更好的整合,但是惠普卻在2007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廠商,收購康柏讓惠普在冒險的過程中找到了刺激和美好。所以,想借EDS之手轉型為IT硬件和服務整合方案供應商的惠普此次更具冒險精神,因為這個領域有著更為強大的對手。
惠普重新回到IT服務方向
北京時間5月13日,惠普宣布以每股25美元的價格,或總值約139億美元,收購IT外包服務提供商EDS。這是繼收購康柏之后該公司最大規模的并購交易,這個交易預計將于2008年下半年完成。惠普CEO馬克·赫德(Mark Hurd)在談到收購目的時表示:“公司服務業務的收入將翻倍,并產生一個全球IT服務領域的領導者。”赫德的話鋒有些收斂。惠普的野心遠不止一個領導者那樣簡單——他夢想的是該領域的第一,尤其是在“Gartner公布的最新數據,在剛剛結束的一季度,在服務器銷售額上惠普已經超越IBM”這條新聞傳來的時候,收購顯得更加必要且美好。確實如此嗎?
事實上,惠普在收購康柏之前就曾經致力于發展服務業務。2000年,普華永道公司的咨詢部門成為惠普的收購目標,但是那個時候的普華永道的出價比今天的EDS還高,于是交易流產。時任惠普中國區總裁的孫振耀解釋稱放棄收購是因為惠普還沒有找到正確或者說適當的方向,因此收購普華永道是冒險的。兩年之后,幾乎就在惠普剛剛貌似正確地收購康柏電腦公司之后,IBM以35億美金的“低價”將普華永道收入囊中,該部門近年來已成為IBM咨詢及服務業務的得力助手。緊接著在2004年,IBM將PC業務交給了聯想,惠普則在2007年取代戴爾成為全球PC廠商的老大。
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幾年前的惠普狠下心來發展服務業務,減弱個人電腦的影響力……好吧,這都是猜測,現在,赫德終于幫助惠普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重新拾起IT服務業務——這一被IBM搶盡先機并全面領先的領域。目前服務業只占惠普總營收的16%,如果惠普和EDS合并,二者在服務方面的收入將達394億美元,IBM去年這一數字為541億美元。IBM用堅持和先見向所有的后來者證明,硬件的利潤遠不如服務業務的利潤那樣豐厚。
惠普在近兩年就開始對自己的服務多加宣傳,盡管是圍繞著打印機或者電腦這樣的硬件產品,但是已有越來越強的跡象表明惠普意識到了軟件和服務的威力。那些動動嘴皮子就能將錢拿回口袋的業務確實比生產標準化的電腦或者打印機這些重復性的勞動來得輕松。
Gartner分析稱,“數據中心業務是EDS的基礎業務,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EDS在整合服務器、軟件、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數據中心關鍵部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目前在全世界管理著65000多臺服務器,支持300多萬個最終用戶。更重要的是,隨著新一代數據中心概念的興起,虛擬化、標準化以及自動化成為關鍵所在。而EDS不僅是DCML(數據中心標記語言)大型數據中心運營標準的發起者之一,并且在自動化和靈活性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因此在被收購之后,惠普在構建新一代數據中心方面的競爭力大大加強。”
收購影響了誰?
在收購里,人們關注的是強勢的一面,被收購者往往被視為弱者,比如曾經的康柏電腦,比如現在的EDS。我們都在猜測惠普的想法和走勢,卻忽略了EDS的想法。這家由羅斯·佩羅特于1962年成立的IT服務外包公司代替政府和很多公司應付那些麻煩不斷的主機。這家從起家就開始獲得豐厚利潤的公司與很多公司有著非常好的銷售關系,比如戴爾,比如Sun。
戴爾曾經與EDS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但在2007年EDS將惠普視作第二大臺式機合作伙伴。而同樣在2007年,惠普的臺式機銷售全面超越了戴爾,成為市場上銷售量最高的公司。此次收購之后,戴爾與EDS的同盟必將受到削弱,甚至消失。原來從EDS獲得高端服務器銷售渠道的Sun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為惠普也有著自己的高端Unix服務器,如此一來,已成一家人的EDS沒有理由在為客戶做咨詢時胳膊肘向外拐。但是EDS也會失去這些客戶所帶來的良好效應。
有分析師稱現在的服務業務的中心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比如印度,比如中國,而EDS有大半的員工都在美國,最大的危機來自EDS那些金融和政府大客戶,這些客戶目前都面臨著削減成本的壓力。EDS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直到去年他們才開始正視這一問題,而IBM則早已將注意力轉向了服務自動化,再一次贏在起跑線。惠普是強大的,EDS的咨詢也是強大的,但是如何整合二者的平臺和資源,成為一個艱巨的問題,我們希望赫德不是當年的菲奧瑞娜。
據IDC歐洲軟件和服務集團稱:合并后的“惠普-EDS”在基礎設施管理方面很強大,但在為客戶發現并解決企業級問題方面要比IBM弱得多。短期內,EDS無法幫助惠普提升針對生產線管理人員和企業高管的商業咨詢服務,與客戶的商業對話的主動權仍然掌握在IBM和ACN的手中。另外還有公司文化的問題,《第一財經日報》撰文稱位于得克薩斯州EDS與惠普的硅谷文化、車庫文化之間,更像牛仔遭遇體面的社會精英一樣存在矛盾。惠普從車庫走出來的家族文化體制,以及其目前企業類與消費類業務并舉的模式,很可能成為整合動蕩的因素。
有人說惠普更像是在賭博,因為IT服務全球產業分工正在出現一些變化,IT服務正在遠離美國,而且EDS龐大的14萬員工也會將惠普拖入“人海戰術”。惠普的冒險行動,也許又是一次追尋刺激和美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