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2007-2008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東軟集團以1.4億美元的離岸外包收入以及40%的增長率,再度摘得中國軟件外包第一的桂冠,并以較大的領先優勢繼續領跑中國軟件外包市場。基于穩定的客戶關系以及公司在外包業務中的品牌地位,長江證券對東軟股份(600718)給出“推薦”評級,并預計該公司軟件外包業務在今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借整體上市 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東軟先后在中國沈陽、大連、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重要城市建立面向全球的外包業務基地和全球軟件交付中心,并在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建立了本地化的技術支持中心,為東軟更大規模的國際軟件外包業務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
根據東軟股份近日公布的2007年年報顯示,其2007年營業收入達29.95億元,凈利潤達2.04億元,同比增長178.9%。東軟盈利能力的快速提高得益于其對于盈利質量的關注。公司大力發展高利潤率的純軟件業務,有效收縮低利潤率系統集成業務,使其在營業收入上保持平穩的同時,毛利率及銷售利潤率均出現了大幅度提升。
從公司收入構成來看,東軟股份軟件外包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達到22%,貢獻利潤占公司主營利潤的75%以上。其收入結構正在逐步改善,未來軟件外包將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引擎。
今年3月,公司成功實現整體上市。在軟件外包領域的規模、人才、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得以大幅提升。業內分析稱,借整體上市東軟的費用節約、研發能力的協同效應也將逐漸體現,公司的盈利能力將得以提高。
雖面臨雙重壓力 國內軟件外包市場前景仍被看好
據賽迪顧問研究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達560億美元,增長率為16.7%;2007年中國軟件外包企業戰勝了人民幣升值等困難和挑戰,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規模達到20.1億美元。另據IDC統計,我國IT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從2004年的35.5億增加到了2006年的67.9億元,預計2009年將達到160億元,未來幾年也將保持高速增長。我國有望憑借低廉的成本和勞動力以及在IT技術和基礎設施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優勢,成為全球服務外包最大的接包市場。
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如同制造業一樣,在向全球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這為中國軟件企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其未來比IT服務市場更高的增速足以令人對其市場潛力充滿期待。
有機遇也有風險。受到人民幣升值及消費價格指數上升的雙重壓力,2008年1-2月,我國軟件產業效益出現下滑。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統計,兩個月共實現利潤總額68.6億元,同比下降4.6%。其中特別提到,效益下滑的原因包括:一是,2008年整個電子信息產業增速下滑,對軟件產業的需求產生一定影響;二是,人民幣繼續升值,不但增加了軟件外包的成本,而且造成以美元結算的外包收入的減少;三是,軟件產業規模效應顯著,大型外資軟件企業加強了對國內市場大客戶群的競爭,部分中小型軟件企業效益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人民幣升值、CPI上漲、新《勞動法》實施等對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商業環境,如果應對不慎,大量訂單將流向越南等新興軟件外包市場。
即便如此,長江證券分析師仍認為,IT服務板塊一年來的漲勢跑輸大盤,在未來需求增長、成本可控制的情況,其價值目前被嚴重低估。
東軟能否引發軟件外包市場“馬太效應”?
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每個行業產生馬太效應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而這個前提條件就是積累優勢,在軟件行業中,這種積累優勢在于企業逐年積累起來的規模、人才、品牌等核心競爭力。因此,龍頭企業將更容易做強做大,且具有更高的成長性。
我國有著上千家軟件外包企業,其規模及水平良莠不齊,無法在國際市場中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我國軟件外包市場目前尚未形成領導型的企業,前十大廠商市場份額僅為21.2%,與成熟的印度市場前4名占據39%份額相比,市場結構分散,而這種分散的市場也催生了市場整合的需求。在未來,我國軟件外包行業必將形成少數龍頭企業,能夠集中未來的市場份額。
其中,東軟股份軟就以每年50%以上的高增長,在該行業中逐漸凸顯出其龍頭地位。東軟股份市場占有率連續幾年保持國內市場第一。目前公司離岸外包收入達到1.4億美元,讓國內其他企業望塵莫及。在由美國《全球外包》雜志和neoIT不久前聯合開展的“2008年全球IT服務100強”評選中,東軟集團第四次入圍“全球IT服務100強”名單,并且蟬聯“亞洲新興市場外包十強”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