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產業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在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中已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根據國家《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文件要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抓住機遇,調整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部署,特制定本規劃。
一、黑龍江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現狀
(一)服務外包產業的基本情況
我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具備一定的基礎,建設了哈爾濱開發區、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黑龍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哈爾濱軟件園、黑龍江動漫基地、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哈爾濱工程大學科技園、黑龍江大學省級大學科技園、大慶石油技術服務園區、大慶軟件園(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黑龍江軟件園和齊齊哈爾市裝備制造業服務外包產業基地等園區。截至2006年底,通過“雙軟認定”的軟件企業268家(其中7家企業通過CMM/CMMI認證)。2006年,我省服務外包從業人員約3萬人,服務外包收入約40億元人民幣,涉及軟件與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服務、地理信息、通信、醫療、金融、保險、物流和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等多種業務領域。
(二)服務外包產業的比較優勢
產業基礎雄厚、科技實力強、人才資源充足、綜合成本低、基礎設施完善是我省發展服務外包的基礎優勢。我省擁有包括國際知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在內的62所高等院校,每年畢業生超過20萬人。每百人中有5人接受過??埔陨辖逃?,人均教育資源在全國排第五位,科技人才實力在全國排第七位。充足的人力資源為我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保障。我省綜合成本相對較低,以省會哈爾濱市為例,其人均收入與消費水平均低于國內發達地區城市。哈爾濱是歐亞大陸橋的起點,大慶市和齊齊哈爾市分別是中國重要的石油石化生產基地和裝備制造業基地。我省有和周邊國家長期交往的歷史,與日本和韓國都位于東北亞地區,距離很近,交通方便,交往頻繁,文字、語言、風俗、經濟等方面都有著密切聯系,具備對其發展服務外包業務的良好環境。我省數據網絡省際出口帶寬近100G,可以保證最短的網絡時延,最低數據丟包率,雙路雙備份的設計最大限度保障更快、更可靠的網絡連通,為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提供足夠的基礎保障。
(三)服務外包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認識需進一步提高。把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我省支柱產業來定位和培養的目標已經明確,但還沒有形成廣泛共識,各職能部門聯動、省市互動機制尚未完善,缺乏針對服務外包的具體扶持政策和人才培訓計劃。二是缺乏有利于服務外包企業發展的良好載體。目前,我省尚沒有一個良好的服務外包企業發展的物理環境,導致企業較為分散,各自發展,沒有統一規劃,重點不突出。三是缺乏現代服務業的產業文化氛圍。我省受計劃經濟影響比較重,中小企業不發達,社會各界對服務外包認識不足。
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作為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統籌協調、合理規劃布局,把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我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切入點;解放思想、因地制宜,與我省產業和人力資源結構相結合,發揮比較優勢,構建充滿活力、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格局,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原則
——堅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把突出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我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切入點,通過發展和推廣服務外包產業來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不斷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挖掘和創造外包業務的新需求和新市場,形成以服務外包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局面。
——堅持自主創新與走國際化道路相結合。立足自主創新,擴大對外開放,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間服務外包技術和手段的交流與合作,拓展合作的領域和范圍,提高合作層次。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和自主品牌,著力提升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引導外資投向,加強技術合作,開拓外埠市場,推進跨國經營,加快產業國際化發展步伐。
——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提升相結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眼長遠,重點發展前沿服務外包技術和服務方式。以點帶面,通過重點突破,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服務外包企業群和知名品牌,開拓新興市場,發展新興業務,提升服務外包全行業的總體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導向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組織協調作用,制定和實施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措施,營造鼓勵企業主動承載外包業務的寬松環境,著力增強企業開展對外服務的內在動力,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針對應用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服務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企業在外包服務中的主觀能動性。
(三)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2007年底培育1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2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培養5家以上承接國際、國內服務外包業務的規模企業(800人以上),全省服務外包年收入增長率達到50%。
第二階段,2008年底再培育2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吸引5家以上國內外知名企業將其一定規模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我省,培養10家以上承接國際、國內服務外包業務的規模企業,全省服務外包年收入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
第三階段,到“十一五”末,吸引20家以上國內外知名企業將其一定規模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我省,培養20家以上承接國際、國內服務外包業務的規模企業,其中3家以上大型骨干企業(3000人以上),服務外包年收入達到300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以上。
三、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重點和專項工程
(一)發展重點
我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要以歐洲、美國和日本為境外重點目標市場,承接離岸外包業務。以國內金融、保險、電信、石油石化、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流通等行業及政府為重點發展境內外包。大力發展數據中心、應用軟件開發與服務、嵌入式軟件開發與服務、軟件即服務(SaaS)和地理信息等信息技術外包業務(ITO),以及呼叫中心、金融與財務技術支持、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數據加工、技術研發和工程設計等業務流程外包業務(BPO)。
(二)專項工程
我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重點實施“四大工程”。
1、示范區培育工程
支持有條件的市地圍繞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境內服務外包業務、特定行業服務外包業務或者特定流程服務外包業務建設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使其逐步成為人才聚集、資本融通、技術共享、信息匯聚,具有引導和帶動作用的專業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區。鼓勵條件成熟的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申請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區。
2、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
——戰略研究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戰略研究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律研究、政策研究、商機研究、技術研究、發展模式研究等工作,定期提供研究報告。
——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人才政策落實、人才培訓、人才派遣和人才招聘等服務。
——技術支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技術支撐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已有的技術和環境資源,提供技術研發、數據存儲、質量保證、測試、演示、驗證、培訓、項目管理等服務。
——招商引資與市場開拓公共服務平臺。搭建招商引資與市場開拓公共服務平臺,發揮相關中介組織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招商引資、企業形象設計、產品設計、產品推廣、展覽展銷、技術合作咨詢、品牌打造和傳播等服務。
——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風險投資、融資擔保、出口信貸和咨詢等服務。
3、服務外包規模企業培育工程
選擇一批業務前景好、管理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服務外包企業,從政策、資金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使之成為帶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龍頭。培育以歐洲、美國和日本市場為重點的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的規模企業10家左右;培育以國內金融、保險、電信、石油石化、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地理信息、信息服務和流通等行業及政府市場為重點,面向在華跨國企業、國內大中型企業和政府,承接境內服務外包業務的規模企業10家左右。
4、百千萬服務外包人才工程
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建設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社會力量與有關教育機構合作,建立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最大限度地滿足服務外包對適用人才的需求。通過外包企業人才定制培訓、從業人才資質培訓、國際認證培訓、行業標準及相關知識產權培訓、大學生實習項目及勤工儉學培訓、企業新入職人員崗前業務技能培訓、服務外包產業儲備人才培訓等辦法和措施,用5年的時間,為我省培育一百名服務外包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一千名服務外包中等流程管理和程序設計人才,十萬名服務外包系統操作和編程人才。建立政府、企業、高校、職業培訓機構和社會力量多元投入的人才培訓體系。采取多種形式,創辦培訓學校和實訓基地,加強服務外包專業人才、專門人才的培訓和培養。引進國內外服務外包專業培訓機構,大力引進海外留學服務外包創業團隊。
四、加快黑龍江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專門領導機構
成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我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信息產業廳,負責研究提出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有關工作的落實。
(二)制定扶持鼓勵政策
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關于服務外包產業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制定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服務外包企業發展、人才引進與培養、資金扶持和產業環境優化等政策。從戰略高度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設立“黑龍江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服務外包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和自身發展、引進與培養人才、取得國際認證、開拓國際市場、保護知識產權等。充分利用國家關于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各種相關政策和資金。各有關部門分管的省級相關專項資金要從不同角度優先支持服務外包項目,引導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
(四)加強公共服務
各相關部門積極整合資源,并充分利用國家各部委相關的公共資源,建設我省服務外包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政府對服務外包產業的公共服務職能,穩步增加政府對服務外包產業的公共服務投入,切實為服務外包產業提供保障、創造條件。
(五)加強人力資源開發
積極實施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建立服務外包人才獎勵機制,加強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穩定服務外包人才隊伍。引導各級各類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設置服務外包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服務外包緊缺人才的職業培訓,建設校企結合的服務外包人才綜合培訓和實訓基地。
(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通過招商引資、擴大市場等渠道培育我省服務外包龍頭企業。開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專項招商引資,研究和跟蹤全球服務外包輸出企業的投資動向和投資特點,主動適應和滿足其投資需求,尋找和把握大項目的引資機會,通過引進大企業、大項目促進我省服務外包市場和龍頭企業發展。
(七)發揮中介服務作用
充分發揮中介組織作用,積極拓展與國際、國內相關中介組織的聯系與合作,推動外包業務拓展和產業輻射。通過政策和環境支持,鼓勵省內服務外包企業利用市場機制建立產業聯盟,形成我省服務外包產業的集聚效應。
(八)打造服務外包品牌
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打造黑龍江省服務外包品牌;增強企業實力,充實品牌內涵,提升品牌價值;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我省品牌的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