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軟件外包市場被印度壟斷,歐洲軟件外包市場被愛爾蘭壟斷。印度、愛爾蘭以及以色列這三個國家在全球軟件產業中具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服務領域。由于這三個國家的名字都以英文字母“I”開頭(India、Ireland和Israel),因此被稱為軟件行業的“3I現象”。
借鑒“3I”國家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的健康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市場力量去自我完善和發展,它離不開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和推動。
“3I”國家軟件外包戰略重點不同
“3I”國家在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取得了成功,但是,“3I”國家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
首先,“3I”國家的發展戰略重點不一樣。印度以呼叫中心、BPO(業務流程外包)起家,而愛爾蘭的核心優勢是為跨國公司進入歐洲市場提供咨詢與服務,以色列則已經成為了國際軟件設計開發中心。
印度正在成為世界軟件的供給與開發中心。在世界銀行對各國軟件出口能力的調查中,印度軟件的出口規模、質量和成本三項綜合指標位居世界首位。全球500強企業中,有250多家采用了印度的軟件和相應的服務,供應其全球營運點所使用的軟件,對印度軟件服務需求比以往增長了2倍以上。印度的軟件服務已遍布世界106個國家,其中33個國家完全依靠印度軟件的服務支撐。印度主要服務市場是美國,占美國的軟件銷售市場份額高達60%以上,80%的美國公司把印度作為國外軟件來源的首選市場。同時,印度還被德國視為國際軟件人才的最大來源地。
愛爾蘭將軟件產業的發展立足于國際市場需求之上,根據歐洲20多種不同語言的實際需要,定位為美國軟件公司產品歐洲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成為美國公司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和集散地,強調面向國際化的軟件產品的系統化服務,大力發展中間件產品,接受以軟件工程和項目為主的外包加工訂單,主攻非品牌軟件出口。實際上,愛爾蘭采取了“有限目標、重點突破”的軟件產業發展戰略,以軟件制造本地化和軟件出口作為帶動軟件產業發展全局的突破口。
以色列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國際性軟件設計開發中心。以色列軟件產業的發展,聚焦歐美出口市場,以數據處理系統和軟件為契機,源源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技術和產品,有的是符合硬件設備技術進步的,而有些則是填補市場空白的。這些新技術和產品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工商產業、政府、教育業、銀行業、金融業和娛樂業等。以色列已經成為了通信、互聯網、電子商務、數據保護、e-教育軟件開發等領域的世界領先國家。
“3I”國家軟件外包各具優勢
其次,“3I”國家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依托的優勢不同。
印度軟件企業之所以能在經營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方面取得全球領先地位,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成本優勢。二是軟件從業人員的人數優勢。在以上指標中,軟件品質、成本優勢與軟件專業從業人員的人數是否達到規模經濟、英語純熟度等是首要條件,其次才是政府支持度、基礎設施、教育體制、文化兼容性等因素。
而愛爾蘭軟件產業的發展,得益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轉化,以及大學、研究開發機構企業之間的相互銜接和緊密結合。愛爾蘭國家科技園始建于1984年,是企業與教育和科研機構、企業與企業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系的紐帶,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建立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中介、孵化服務。同時,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也比較成功:一是科研人員自己開公司,二是企業與學校建立聯系,企業給研究機構投資,從而享受他們的成果。
以色列軟件業所取得的超常規成功應歸功于其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以色列全國有大約3萬名軟件專家,其中1.3萬多人就職于全國400多家軟件開發公司。這些軟件專家們業務能力強,大都從以色列和國外的一流大學畢業,同時還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技術專長。而且,以色列政府重視軍事技術向民用技術的轉化,其軟件產業的高速發展正是把軍事技術充分應用于經濟領域的結果。
總之,“3I”的成功,是在立足于各自國家的國情,注重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并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中介服務機構的積極參與,吸引國際金融投資,大力培養和引進軟件人才,并扶持一批大型成功企業而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