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金鑫王履臻
悲觀的后來者,會讓別人的先進成果嚇退自己前進的腳步;樂觀的后來者,則能把別人的先進經驗甚至教訓,當作自己前進路上斬盡荊棘的利刃。當全世界許多大城市都在爭奪“世界辦公室”的席位時,起步較晚的哈爾濱服務外包產業,顯然更愿意做一個樂觀的后來者,在別人碾過的車轍后,尋找自己前行的軌跡,希望不履謬誤,拓展新途。
當大連服務外包產業已從最初的軟件研發,擴展到信息技術外包和服務流程外包,到目前開始承接高端的風險管理、金融分析等高附加值業務,并被國家認定為“軟件產業國際化示范城市”時;當上海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已把數據錄入、電話服務等低層次服務外包業務從未來發展規劃中刪除時,剛剛起步的哈爾濱服務外包產業絕不能亂了陣腳。
哈開發區創業中心主任黃若飛不無憂心地告訴記者,如稍留心就會發現,為迎接服務外包的產業轉移,搭上“服務外包”這趟經濟快車,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鼓舞下,大建科技園、軟件園,爭先恐后要成為“中國的硅谷”、“中國的班加羅爾”。然而,冷靜下來人們就會發現,許多科技園、軟件園有“園”無“業”,不少甚至是門可羅雀,一片蕭條。黃若飛直言:剛剛成為國家服務外包基地的哈爾濱,決不能盲目跟風。
對此,哈爾濱市信息產業局規劃處負責人劉建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現出了很強的信心。他說,哈爾濱的園區建設絕對不會盲目行動,而是要招之、引之,保證來之、安之!這一戰略,將抵御“急功冒進”的資源配置浪費,確保哈爾濱不出現“新型泡沫”。
劉建業的信心,來自哈爾濱申報國家服務外包基地時的審時度勢。招之、引之,不能僅拼優惠政策,拼勞動力的廉價,還要拿出有力的競爭武器———提高哈爾濱市服務外包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差異化競爭的高端化路線。“你無,我有;你有,我精”,當是后起的哈爾濱應該選擇的出路。而制造業的充分發展,恰恰讓哈爾濱在承接服務外包時,有與別人不同的話語權。
對此,已先行一步的哈爾濱樂辰科技總裁薛楊有切身體會。他說,哈爾濱良好的裝備制造業基礎,將為服務外包產業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以及全面、優秀的人才保障。從這個角度看,哈爾濱與國內其他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相比,優勢更勝一籌,因此哈爾濱要堅持“裝備制造業”和“服務外包業”兩手都要硬。
然而,面對優勢,哈爾濱人還必須正視,英語水平低、技術和管理實力薄弱、知識產權保護與行業標準等法律法規不完善、相關政策滯后……諸多障礙性因素,不但是其他服務外包產業發達城市未來發展的瓶頸,對于哈爾濱這個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新兵來說,將是更大的挑戰。
“目前,哈爾濱清楚地看到了先行者的可喜收獲,更看到了他們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問題。”市信息產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哈爾濱一方面要引導教育投資向服務外包方向做深、做精、做透、做大,更要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過程中不斷去除不利因素,避免走別人的彎路、錯路,并在平臺建設、產業配置、人才培養、政策制定等方面,將科學性與前瞻性做到最大化,讓哈爾濱的服務外包產業之路走得更快、更長遠,讓不斷增長的國際國內服務外包市場,都能在不久的將來向哈爾濱投來關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