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外包產業發展至今,在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時,同樣面臨著人才結構、接單能力、交付能力等方面的完善和提高,而從東軟、海輝、華信等企業的外包市場來看,日韓市場幾乎占據了其業務的絕大部分。如今,國內軟件外包廠商都在思考如何進一步開拓歐美巨大的IT服務市場,然而,在面臨歐美與日韓市場的文化差異的同時,他們更要面對來自印度、愛爾蘭等國家的成熟的外包企業的競爭,而如今的美國金融風暴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其而言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如此背景下的中國軟件外包企業機遇何在?他們又應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開拓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從中國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由于受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國有很多軟件外包企業從事對日、對韓軟件外包業務。在日韓市場日趨飽和的今天,積極拓展歐美市場已成為廣大企業的必然訴求。在前段時間東軟集團整體上市的戰略發布會上,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將拓展歐美市場確定為東軟上市后的發展戰略之一。然而,中國軟件企業在開拓歐美市場時,首先面臨的是歐美與日韓的地域文化以及語言的差異,此外,開拓歐美市場無疑也將與印度、愛爾蘭等國家的外包企業產生直接競爭。
文思創新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面向歐美市場的外包業務,對于美國市場同日韓外包市場的差異,文思創新總裁陳立峰日前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對于歐美市場而言,日韓市場的文化同中國市場文化相近,中國大部分外包企業在日韓市場不是直接面向終端用戶,而是通過轉包商轉包過來,而歐美市場的用戶則是直接面對承包企業,因為他們認為中間的轉包環節完全可以省略。從目前中國外包企業來看,像海輝、東軟、軟通等都是轉型較為成功的例子,陳立峰認為,在企業轉型過程中,人的因素是關鍵,而企業的核心管理者則擔負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開拓歐美市場過程中,中國企業更要面臨印度、愛爾蘭等國家的外包企業的競爭,相對于這些軟件業發達的國家而言,我國軟件業起步較晚,甚至曾有觀點認為,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發展與印度相差15年,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由此可見一斑。對此,在日前舉行的國際服務外包商務發展年會上,博彥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斌認為,雖然中國服務外包業有競爭能力,但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的份額與其外包能力卻不相稱。據國際權威報告顯示,在全球外包市場中,印度最具競爭力,占43%,而中國只占12%。以軟件外包行業為例,由于缺乏印度NASSCOM那樣的國際品牌,國外發包商選擇企業首先想到的是印度。在國際招商推介活動中,我國的地方政府、科技園區和企業各自為政,不能形成合力,因此導致中國企業只能承攬小規模、低層次、技術含量不高的外包業務。
金融危機或藏機遇
隨著美國金融風暴愈演愈烈,加之全球經濟放緩等諸多因素,企業的生存現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而以外貿業務為主的外包企業首當其沖。有觀點認為,隨著各大企業為節約自身成本而減少IT支出,外包企業尤其是面向歐美市場的外包企業將遭遇極大生存挑戰。金融危機的影響已在印度市場表現出來,印度股市近日的連續暴跌已經表明了民眾的恐慌情緒,同時,印度的通貨膨脹8月再次攀升至12.63%。高通脹之下,印度央行不斷加息,連續3個季度實施貨幣緊縮政策,據彭博社報道,印度盧比的匯率今年1月以來已經下降了19.1%。
對于目前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給中國的IT外包市場帶來的影響,柯萊特信息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對日事業部總經理楊曉春日前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必然會沖擊中國的IT外包市場。首先是市場規模的縮減,使金融企業的IT投資減少,歐美市場最為明顯。其次,人民幣的走勢對外包企業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隨著出口的減少,人民幣升值如果趨緩,在另一方面又減輕了外包企業的壓力??偟膩碚f,IT外包的各方壓力在逐步加大,行業洗牌的可能性也在逐步顯現。
對此,陳立峰認為,從另一角度來看,因為各大企業減少IT支出意味著將自身原有的IT系統維護等業務,以廉價的方式外包出去,這樣反而對外包企業是一些機遇,因為外包是一個可以幫客戶省錢的業務模式。對此,印度軟件巨頭英佛塞思(Infosys)和維普羅(Wipro)等公司也認為,印度軟件業短期的陣痛將換來長期的收益,因為美國和歐盟等主要客戶,在這次金融風暴中不得不繼續削減預算,印度廉價且高質的IT外包產業,正符合他們的需求,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歐美國家的訂單涌向印度,這將使得印度IT外包業長期收益。但對于企業面臨的挑戰,陳立峰坦言,首先,在當今形勢下,美國各大企業都在減少IT支出,為此,中國的外包企業首先必須與其核心客戶保持緊密聯系,配合其下一步新的發展戰略,對客戶的需求靈活應對;其次,如何努力開拓國內客戶,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中國較之印度外包產業最大的優勢在于我們擁有龐大的國內信息化市場,這也是印度公司最為覬覦的一個潛在市場。當前國家在鼓勵擴大內需,將本土信息化的項目更多地發包給中國的企業,就是很好的擴大內需的手段。
企業競爭須拼內功
對于如今的IT服務外包市場,業界人士認為應保持客觀態度。在前不久舉行的2008微軟(中國)軟件外包事業高峰論壇上,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認為,首先,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時候,企業其實并不是不花錢,它只是花錢方式有所改變。比如企業本來的IT預算是100%,現在只有50%,但他還需要做同樣的事情,這就要求外包公司的產品服務、解決方案能夠滿足這樣的需求。其次,盡管經濟發展在減速,但是IT作為一個產業,它其實是可以幫助公司提高生產力的,IT產業增長速度可能降低,但還是會增長,這就要求企業打造相應的核心競爭力。
對此,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劉軍也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達了他的觀點,外包企業之間的競爭中,優化管理、儲備人才是關鍵。他認為企業要做的,首先就是提高自身技術能力、業務能力、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其次,就是要有一定的戰略布局,形成兼備商務相應能力和開發服務能力的團隊?,F在中國企業擁有的是成本低、初級人才豐富這樣的優勢,中國企業的目標應該是把單純的成本優勢轉化為技術能力優勢,使客戶在技術能力上依賴我們,這樣我們的高端業務將逐漸增多。
楊曉春也認為,中國企業在從事對日軟件外包中培養出來的掌握的嚴格的質量和流程管理體系、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全面的保密加密措施以及詳盡的文檔資料設計等基本功,在發展對歐美的外包業務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和日本外包不同的是,歐美外包的整體外包較多,大型訂單、長期訂單比較多,對接包方的技術實力、企業規模、管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企業在這些方面下工夫,練內功,企業不但要大、而且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