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整體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各地政府不約而同地瞄準了現代服務業,其中又以服務外包的呼聲最高。然而,舉國發展服務外包業的背后,卻存在著隱患:如果各地都選擇相似的發展策略,只會形成競相降價的惡性競爭。
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讓瞄準海外市場的中國服務外包業遭受了一定的沖擊,也給產業提供了進行戰略調整、區域布局的難得機會。關鍵是,各地如何找準特色?
四大梯隊特色各異
針對這一問題,畢博管理咨詢董事、戰略與轉型解決方案專家馬炯琳指出,就國家批準的18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區/示范基地來看,它們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綜合情況占優且戰略地位顯要的北京和上海。北京和上海分別是中國環渤海和長三角的經濟和貿易中心,在終端市場、信息化環境、教育基礎、國際化程度等多方面具有的優勢,是其他城市在近、中期都難以超越的。
不過,“這兩個城市最大的劣勢就是成本,這對于價格敏感度較高的服務外包產業是十分不利的。”馬炯琳表示。此外,兩地原有的優勢產業很多,對于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視程度和資源傾斜度相對較低。
第二梯隊則是國際地緣優勢明顯和產業經驗豐富的大連、深圳和廣州。地域、語言、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的相近,使得大連在對日韓的服務外包業務,深圳、廣州在對中國香港的服務外包業務方面有著不可復制的優勢。
第三梯隊是達到質量和成本最佳平衡的杭州、南京、天津、蘇州、無錫等。它們的勞動力質量和服務水平較中西部的西安和成都等地區高,而成本又比北京和上海這樣的第一梯隊城市低。同時,這些城市也具備一定的區域性地緣優勢。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毗鄰上海,天津地處首都經濟圈,北京與上海給它們帶來了業務輻射、產業擴散和轉移的機會。
不過,“這些城市的成本競爭不過第四梯隊,其他方面又與第一梯隊城市存在差距,準確定位對于這類基地城市尤為重要。”馬炯琳說。
第四梯隊,則是成本優勢明顯的西安、成都、武漢、濟南、長沙、南昌、合肥、大慶等。其中,武漢、西安、成都和合肥還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教育資源。但是,地理位置、經濟發達程度、內需市場方面的劣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彌補。因此,這一梯隊的城市服務外包業務多集中在高價格敏感性、低層級的交付和處理性業務。
地區特色與中國品牌
詳細比較之后,馬炯琳表示,只有結合本地的區域特色和行業特色,有針對性地發展特色外包業務,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各地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首先要考慮清楚的事情。
比如,環渤海地區重工業、輕工業集聚,可以考慮發展與之相配套的職能與業務外包;長三角地區城市化程度高,城鎮分布密集,商業貿易氛圍良好,國際化水平高,有強大的品牌消費市場,民營經濟強大,可依托金融業、高科技產業、對日業務基礎等發展外包。
目前,中國也提出了一個統一的服務外包產業國家公共品牌“ChinaSourcing”, 并以統一的門戶網站——國家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公共支撐平臺網站(www.china-sourcing.org.cn)為載體,進行宣傳和推廣。
馬炯琳認為,國家品牌與地方品牌是一個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初期,國內企業整體實力較弱、力量分散,這時,各地可更多地依托國家實力,以整體形象積極承接國際業務,并培育當地產業實力;等到確定自身優勢、建起當地龍頭企業后,可在不與國家品牌沖突的情況下,樹立起地方品牌在特色領域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