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濱湖區獨具造化青睞,80公里長湖岸線,攬太湖精華,靈山勝境,紅沙帆影,鹿頂朝暉;600平方公里土地,囊括國際軟件、動漫、工業設計、高端研發、生物醫藥五大板塊,近日記者沿無錫太湖之濱采訪,感受到一批智慧產業如雨后春筍,勁爆拔節之聲。
去年200萬,今年2000萬
博士老板信心來
自"高科技"
在美國硅谷干了十年的博士馮向光,海歸高科技人才。2008年,在落戶無錫濱湖區的第二年,馮向光創立的無錫幅導微電子有限公司實現了200萬的銷售量;而對于今年的前景,這位博士告訴記者"2000萬沒有問題"。
馮向光的信心,來自對高科技的理解和信心。他反復說,高科技產業最大的魅力在于強大裂變力,一旦步入正規,企業即可實現幾何級數的高速擴張。硅谷十年,讓馮向光的心中種下了"硅谷基因"——靠頭腦賺錢當老板,而直到他回無錫濱湖創業,這個"硅谷夢"這才找到了夢圓的載體。
在濱湖區,曾經以發達的制造業被譽為"神州第一郊"。近年來,濱湖瞄準"硅谷"坐標,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據統計,眼下濱湖區在建的研發中心有42家,以精密機械、電子信息、工業設計、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9%。2008年,在工業經濟銷售額增長20%的同時,濱湖區萬元GDP綜合能耗卻同比下降4.45%,更以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13.8立方米的水耗,成為全市最"節水"的經濟板塊。
招聘1200名大學生
軟通招工"常年進行時"
經濟寒潮時,崗位"縮水"乃常態。落戶濱湖區的無錫軟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招聘人數卻高達1200人,是現有員工的1.2倍,同時對1200—1500名大學生進行實訓。
談到這次招聘大手筆,無錫軟通的副總經理龔明頗為自得。3月6日,他向記者介紹,軟通有一個80人的招聘團隊,常年在全國各地招聘軟件外包人才,上個周末還去南京、鎮江高校招聘。軟通動力招工之所以能"常年進行時",主要緣于服務外包產業的風生水起。
對環境要求很高的服務外包產業,在青山綠水的濱湖區找到了絕佳棲息地。截至2008年,無錫濱湖區已累計引進服務外包企業52家,涵蓋生物醫藥科技研發、軟件定制研發、工業設計、集成電路研發和動漫產業,累計接包合同協議金額8600萬美元,離岸外包合同協議金額6161萬美元。
記者在濱湖區內新建的無錫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區看到,這里40多家企業,初步形成了集生產、研發和服務外包于一體的生物醫藥產業鏈,生物醫藥年銷售達40多億元。這里既有世界500強的輝瑞制藥,也有華瑞、健特、瑞年等國內知名藥企,還有中國首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生物醫藥外包企業藥明康德新藥開發公司。
發展服務外包,最關鍵的是"人"。為了招攬更多的服務外包人才,濱湖區結合無錫市總體部署,出臺攬才鼓勵政策,服務外包企業今年每簽約一名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大學生(大專以上學歷),給予4000元/人的補貼;對簽約并就業的大學生,給予每人1000元就業補貼。企業對大學生進行培訓也將獲得政府資金支持。
1平方米產出稅收1000元
工業設計的效益有多大
有這么一個地方,占地僅2.5平方公里,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70億元;有這么一群樓宇,平均每平方米稅收達到1000元,土地單位面積產出效益之高令人咂舌。這個奇跡,誕生在太湖大道北側的無錫工業設計園。
"工業設計帶來的無限創意,大大提升了制造業產品的附加值。"龍辰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去年設計了一款帶有豪華包廂的青藏線客車,簡單的車內生活用品卻能滿足辦公、休息、娛樂等多樣化需求,青島四方車輛廠對此下達了169輛車的訂單。
率先創意率先發展,工業設計已成為濱湖區"智慧產業"中的一大支柱。該區投資建成了創意園、工業設計大廈、聯創大廈等80多萬平方米"三創"載體,并且設立了國內第一家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吸引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南理工機器智能研發中心等250多家設計研發企業入駐,聚集各類設計研發人員2000多名。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無錫工業設計園誕生設計成果270多項、轉化產品185項,初步形成了以汽車設計、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研發、建筑設計、產品設計、模具和工具設計等為主要內涵的創意設計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