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國際金融危機對很多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考驗,但服務外包產業新生不少機會”。5月8日,南京市政府主辦的國際服務外包專題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支招我省企業:要搭準國際市場“脈搏”,統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近可以多切服務外包“蛋糕”,遠則為破解外貿“極致發展”難題提供支撐。
反彈將現,服務外包大勢未變
權威機構認為,未來幾年全球外包市場將以30%-40%速度增長。即便遭遇金融危機,今年ITO業務總量仍將達到4322億美元,BPO達到1370億美元。普華永道咨詢總監權秀潔說,全球金融業離岸服務外包一季度下降39%,但中國仍增長25-50%。從全球看,離岸服務外包市場很快就會迎來反彈。她舉例說,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等更加重視成本管理,增加外包量。有超過50%的國際大公司正將軟件開發和超過30%的新產品開發業務外包出去。
“利用服務外包整合資源、節省成本,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南京大學教授、博導黃繁華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外包產業起到了倒逼作用,美國一家航空公司通過服務外包每年節省運行成本5000萬美元、還收回了拖欠多年的賬款7500萬。硅谷一家公司降低成本40%,而且因為很好利用了時差,技術開發周期縮短了近半年時間。
近岸外包崛起形成新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也在一定程度改變了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軌跡。權秀潔介紹,出于風險管理考慮,跨國公司在服務供應地選址上越來越謹慎,以美國為例,以前亞洲業務集中在印度。金融危機后,特別是印度發生恐怖事件后,跨國公司開始傾向設立多個服務地點和供應商。與此同時,在岸、近岸外包發展迅速,包括加工業研發、技術服務系統支持軟件研發外包等。歐洲的很多外包單子落到了愛爾蘭,美國不少單子選擇的是加拿大。英國企業選擇俄羅斯作為外包地,是因為大量中小企業發包業務規模通常不需要幾千人的公司來做,因此也不會舍近求遠到亞洲選接包企業,畢竟從倫敦飛俄羅斯只需3小時左右。國外大公司普遍認為,在岸、近岸外包業務管理比離岸更為方便。統計顯示,在岸、近岸服務外包客戶滿意率80%,離岸外包卻只有33%。面對這種新趨勢,印度企業已聞風而動,由原來做離岸業務改成到美國本土設網點。2008年,印度大型服務外包公司有50%在美國本土設點接單。對此,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也應有足夠的思想認識,在應對戰略上有所調整。
打造“極致發展”新動力
我國經濟需要服務外包。黃繁華說,我國外貿增長迫切需要新的動力。不過,我國服務外包規模還很小,ITO僅占世界市場的3%,產業層次較低,主要是編碼、測試等。另外,各地產業定位雷同,軟件外包、物流、設計等比比皆是。權秀潔歸納出幾個誤區:“只管數蛋,不論養雞”,各地偏重出臺稅收、房租等政策優惠,缺乏產業規劃和實施步驟;以偏概全,將服務外包等同于離岸服務外包;缺少專業招商團隊和招商知識,國外發包公司選擇服務商時,通常先看企業網站、研究相關材料,而我們接包企業網上材料很不專業。
如何在新形勢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專家建議:首先,產業定位要差異化,依托各地優勢,避免“一窩蜂”。二要有專業人才,尤其是熟悉行業和跨文化經營的人才。權秀潔表示,根據普華永道為世界500強服務的經驗,服務能力通常是其尋求供應商最關注的因素。她還舉了個親歷實例,原來供職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印度塔塔公司服務外包開始合作時,一次想開個小會、提幾個問題,誰料塔塔公司非常重視,硬是開成了視頻會,七八個人參加會議,個個很活躍,不斷提問題,正是這種熱情和客戶管理方式給合作成功加了分。華為公司打開歐洲服務外包市場,是因為有個團隊跨越文化差異、融入了英國電信群體。第三,要將離岸、在岸外包業務結合做。中國國內電訊、金融、汽車、裝備機械制造等服務外包機會很多,在制造業中可以嵌入服務、嵌入軟件等,以此使接包能力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為國際競爭打基礎。
本報記者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