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五月的太倉,科學發展的步伐邁得格外矯健。主要經濟指標逐月攀升,4月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令人振奮的是,產業轉型升級打開了全面提速新空間。“這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帶來的喜人效應。”太倉市委書記浦榮皋說。
開拓新興奮點:63家外包企業匯聚太倉
走進LOFT工業設計園,利用幾輛廢舊摩托車做成的變形金剛“大黃蜂”迎門而立,設計園外墻上由無數不銹鋼金屬片貼成的碩大的月季和牡丹,在陽光下閃爍著七彩光芒。
工業設計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前端。記者注意到,這個利用舊廠房改造的工業設計園可以容納35家設計企業,目前簽約已達28家,其中包括德國幾家工業設計企業。
太倉外經貿局負責人認為,面對金融危機,傳統的招商引資方向必須調整。太倉人盯上了服務外包,目前已集聚各類服務外包企業63家。今年1季度,累計完成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2476萬美元,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232萬美元,同比分別勁增665%和280%。
高附加值的服務外包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也讓太倉找到了新的興奮點。安軟科技首期租用2700平米辦公樓,達產后300人一年可為太倉貢獻GDP1000萬美元,相當于一個年工業產值達10億元的一般加工制造企業。
蘇太聯動:低成本引領港口經濟逆勢攀升
受全球經濟影響,許多港口吞吐量下跌。而太倉港則依然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去年全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45萬標箱,今年前4個月完成42.3萬標箱,貨物吞吐量1414.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6%和28%。
“是蘇太聯動令我們提升了競爭力。”太倉港口管委會有關人員分析說。蘇太聯動是把蘇州地區的出口企業和太倉港之間建立起了緊密聯系,通過快速通關模式,在太倉港進出境貨物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提高了效率,每標箱運費至少可節省200元。
就是這200元的成本變化,為太倉港在金融危機爆發后贏得了新空間。一些原先不從太倉走貨的企業現在來了,船公司和貨代公司不僅沒有撤掉航線,還根據新增業務新開了3條內貿航線。目前,全球前20強集裝箱班輪公司中已有19家在太倉港開展業務,直接從太倉港進出口貨物的企業已達1283家,比前年底增長了53.8%。
“1+7”農業園區:高效農業之花綻放都市
太倉現代農業園里春光燦爛,花卉展示館里各種奇花異卉競相綻放。太倉農林局的領導說,這個現代農業園5000畝核心區里,已投入8000多萬元,專為都市休閑族規劃設計了吃住行娛購游一連串項目,目前建成區已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
“1+7”就是建設一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所屬7個鎮各建一個與自身產業特色相吻合的現代農業園區。隨著以“1+7”園區為載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推進,太倉高效農業占比已達56%。
位于太倉現代農業設施示范區的“禾豐種業”育苗中心,是由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共同組建的“和豐種業專業合作社”,農民要什么苗,就向合作社“下訂單”。
據介紹,太倉將在“1+7”園區建設基礎上,形成四個“十萬畝”農業主導產業:十萬畝水稻、十萬畝蔬菜園藝、十萬畝經濟林果、十萬畝特種水產,現代農業所追求的產業化、高效化、生態化目標都在其中。
本報記者高坡潘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