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孫振耀的時候是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他正忙著和投資界的朋友見面。這時候的他身兼兩個公司職務:IT外包企業海輝軟件集團董事長和芯片企業揚智科技董事長。
從惠普公司中國區總裁位置退休一年后,孫振耀2008年重新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我們的談話從他所力推的IT服務外包產業開始。
在孫振耀看來,中國和印度是全球僅有的兩個可以發展外包產業的國家,而中國最有可能借助國內市場的規模及制造業的基礎在IT服務外包領域異軍突起。
中國服務外包超越路徑
CBN:現在中國很多城市都在發展服務外包,你覺得中國的優勢在哪里?
孫振耀:全球來講現在有能力發展外包特別是IT外包的國家,事實上只剩下中國和印度,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專業和規模的產業。
第一個是專業,這個產業需要大量產業人才,中國現在有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全球其他國家很難提供這么多受過高等教育但相對來說成本低的人才。第二個是需要規模,因為做外包,不超過一萬、兩萬人,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專業和規模兩個加起來,目前看只剩下中國和印度具備這樣的條件。印度目前還是領先的,短時間內中國在海外市場要超越印度很難。
CBN:未來中國服務外包業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
孫振耀:要跳躍式發展也許只能圍繞兩件事:第一個是國內的外包市場,因為印度沒有這么大的一個產業市場,他們主要是海外市場。而我們國內有這么多的產業,而且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也需要一種輕資產的觀念,所以如果能創造一種激勵國內企業采用外包服務的機制,中國外包行業在全球外包行業中占據領頭羊的角色是可能的。
第二是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制造業,這里面跟產品有關的外包有很多,這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優勢,印度沒有。
通過這兩個方式,我們從規模上講就有機會了,起碼可以平分秋色,然后再看下一步找到我們發展的方向。
CBN:目前國內的外包企業還是處于數量太多和規模很小的階段,你覺得原因在什么方面?
孫振耀:這是一個產業發展周期必須要走的路。你看PC剛開始發展也是百家爭鳴,后來逐步走向整合。有些產業它最終要走向整合,我覺得外包產業也差不多要進入這個階段了。
如何打造城市外包競爭力
CBN:國內有十幾個城市都在推廣外包產業,這里面會不會存在泡沫,因為各地的人才并不一定都適合去做這樣一個產業?
孫振耀:我跟你看法是一樣的。國內發展這個產業是有一個熱潮,特別是受政府政策與國際產業化浪潮的影響。這種事情很難靠計劃與控制。但通過國內城市的競爭,它本身就能夠優化自身產業結構與環境。所以我認為各個城市的做法值得鼓勵,只有這樣,才可以最終留下幾個城市在全球立足。
CBN:外包企業最看重的是一個城市的哪些方面?
孫振耀:各地政府所提供的硬環境及優惠政策都非常好。但從軟的環境講,我從三個方面看。
第一個,外包人才的年齡層通常是大學畢業到45歲之間,他們最關心的是生活質量問題和孩子教育問題。很多高端人才關心當地的學校是不是好,老師是不是好,這個很重要。
第二個,什么叫做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的重點是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知識要通過很多的交流才有價值,所以那個環境一定是有很多交流的機會,比如論壇、演講等。
第三個,人才需要不斷地教育與培訓。我們每年要培訓大量的員工,這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而且這是一種與知識技能有關的高端訓練。所以政府建立一個專業的培訓基地是需要的。
只有這些因素都具備,這個城市才具備吸引知識人才的條件,也才有發展IT服務外包的競爭力。
CBN:中國現在符合這些軟環境要求的城市有哪些呢?
孫振耀:首先看得到的是一些經濟中樞,大連、成都、無錫、南京,重慶與西安都在做這個事。但我覺得最終誰能脫穎而出,決定因素在于政府官員對這個產業的了解有多深。
做IT服務外包跟制造業有很大不同。制造業重要的是硬環境,而IT服務外包是一個需要持續被關注的產業,在競爭過程中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問題,所以政府里面必須有專業的人,能夠跟我們這樣的公司持續的交流,不斷地解決問題。一個城市如果能深入做到這些,就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