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洽會的首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周上,企業正以一種非常積極的狀態融入到高校培養人才的進程中,國內外的11家企業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所高校簽約,而這樣的結果也預示著企業引入人才方式的一種變化——由聘用人才到培育人才的轉變。
國內首屈一指的服務外包企業——大連東軟集團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大慶石油學院7所學校同時簽約。是什么讓只管用人、不管育人的企業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轉變?東軟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兼人才培訓中心總經理李印杲告訴記者,人才一直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鏈條。在發展中我們感受到,應培育出一批擁有實踐技能、合作意識和忠誠度的員工,通過優化人才供應渠道來構建人才成長優勢。如果將這種培訓前移至高校中,將會大大加快人才成長的速度;而人才成長的加速又會直接拉動服務外包企業的飛速發展。目前,大學生進入服務外包行業一般正常上崗的周期是6個月,行業內統計的大學生的技術純熟期為24個月。通過實訓,學生融入企業的速度加快,創造價值的時間提前,必將為企業整體價值的提升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其實,東軟集團1991年就在東北大學建立了軟件加強班,目前已與全國62所學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已經形成一整套自己的人才培養和儲備模式。李印杲舉了一個例子:2008年9月至12月,哈爾濱理工大學65名學員到東軟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嵌入式方向實訓。實訓期間,學生分組完成了智能家電控制系統、掌上個人數字處理系統等根據東軟真實案例裁剪成的教學實訓項目,最后有55名學員被東軟集團錄用。
省教育廳副廳長辛寶忠說,我省13個地市都設有普通高校,在校本、專科生達67.8萬人。高校的科研能力很強,截至2006年,在全國各省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排位中,我省年均獲得科技經費、科研課題、專科申請數與授權數均居第10位,國家級科技獎勵數居第5位。服務外包企業也可以在校企合作中發揮高校的IT研發能力,來提升服務外包業務的層次與水平。
針對企業對人才的培養需求,一些學校在教學上也打算做出相應的調整。黑龍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程萬君告訴記者,今年學校打算開設一個服務外包專業,現在許多服務外包企業都來找我們要人,必須跟上步伐。現在服務外包行業對英語要求很高,想在外語教學上,為學生進行精英式的培養。此外,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還會加大課程置換的力度,讓學生們在學校期間就能學到日后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真正實現從校園到企業的無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