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埃森哲與Everest研究所合作開展了一項調查,旨在分析企業如何管理多家應用開發和維護(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ADM)供應商,如何降低管理的成本及復雜性。他們既調查了知名的企業用戶,又調查了知名的IT廠商。調查發現,有些知名企業把自己的工作集中交給數量較少的應用軟件外包供應商,而且它們都從中受益了; 另一方面,有些廠商已經注意到了用戶希望整合供應商的苗頭。
在過去的兩三年里,躋身全球2000強的公司大多外包或考慮外包本公司的一部分業務,外包市場迅速成熟起來。這些公司已經通過外包嘗到了節省成本這個預期的甜頭,現在它們更希望通過外包大幅提升企業績效,它們在探尋: 下一個外包對象是什么?”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宏觀形勢下,為了保持牢固的經濟基礎,許多公司都在想方設法地控制成本,開源節流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對那些求生存的公司來說更是如此。就在許多公司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之際,作為一個機會眾多的領域,ADM外包隨之越來越流行。
然而為了設法獲得ADM的好處,有些公司與多家供應商建立了關系,以滿足自己的要求,結果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龐大網絡,管理這種網絡往往會成為一個久久揮之不去的噩夢。那么,優秀企業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呢?埃森哲與Everest研究所聯合開展的調查顯示,領先的企業用戶往往通過簽約較少的ADM供應商來獲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它們是如何實現的呢?IT廠商又該如何幫助用戶實現這些目標呢?
為何選擇多家ADM供應商?
據這項調查顯示,用戶選擇多家ADM供應商出于各種各樣的動機: 有的看中供應商不一樣的功能; 有的是想企業中有局部性的決策機制; 有的僅僅是想保留競爭制度,以便從供應商處獲得優惠的價格。
在許多情況下,用戶利用多家供應商能為自己帶來多大程度的好處,取決于企業的局部性決策流程,更取決于用戶的偏愛以及用戶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
不管怎樣,很多用戶的經驗表明,選擇多家ADM供應商雖然可以壓低價格,獲得一定的成本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非常艱巨的挑戰。所以,用戶在確實需要在進行外包時,一定要下決心精簡ADM供應商的數量。
數量多成本高
簡單來講,許多公司面臨的現狀就是,ADM外包方面往往積累了一大批供應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增加成本,因為與每家供應商建立關系都需要成本,而管理這種關系也需要成本,結果錯失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機會。
如果在很多方面(比如性能監控、問題報告和確保責任)都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就更會導致高昂的成本,如項目超期、業務長時間停止運作等,還會出現項目管理和測試等環節的脫鉤,導致業務停滯。所以,用戶在精簡ADM供應商數量的同時,既獲得了經濟效益,又簡化了外包環境。
在總體擁有成本方面,如果與數量較少的供應商合作,可節省22%~28%的成本,其中包括可以減少一次性成本和經常性成本。比方說,如果與現有的供應商合作,而不是與新供應商合作,通過減少指定、招標、評估、選擇、洽談、合同、交接、管理及治理等方面的額外工作量,可以把一次性成本減少35%~40%。這些基本上是隱性成本,因為用戶常常沒有認識到這些成本,或者無法進行量化,而Everest研究所的研究量化了這些隱性成本。
由于要管理的合同、發票以及需遵守的條款減少了,經常性成本可以減少20%~25%,但成本的節省主要還是得益于規模經濟效益: 數量較少的供應商能夠讓其全球服務交付網絡為用戶扮演越來多的重要角色。
降低管理的復雜性
那么,從何處入手來精簡ADM供應商的數量呢?首先,用戶應當抱著沒什么好后悔”的態度,在以下三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1. 限制供應商的數量,CIO應該堅信: 減少供應商的數量幾乎總是比較明智的。”
2. 把供應商分成戰略型和專業型兩大類。
3. 確保供應商有適當的規模,以便與供應商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關系。
盡管限定供應商數量的上述方法適用于大多數類型的企業用戶,但如何組織管理及運作幾家供應商可能有多種方式。 用戶必須完成以下三個步驟,才能在本企業面臨的特定環境下妥善管理復雜性和成本。
第一步,決定讓哪個組織實體參與外包,比如: 特定的業務部門或地區。應當關注需要優化的組織實體,因為這是確定將來決策的重要基礎。一種選擇是由企業驅動來進行優化,另一種選擇是從幾個重要部門開始,然后擴大范圍。
這種選擇與用戶的組織結構、決策流程及企業文化密切相關。大多數大型企業不可能通過擴大組織實體的范圍來開始精簡ADM數量,而是在某個方面部署一種新模型,然后竭力擴大范圍,讓其他業務部門/地區參與進來。
第二步,確定與供應商之間的合同模式。以下是兩種廣泛的模式,用戶要做一選擇。
●和諧型合同模式: 以最合理的價格獲得人才,買方確定交付服務的首要工具和流程。
●協調型合同模式: 通過確定的目標,從供應商處獲得成效,同時要求供應商確定如何獲得成效。
第三步,用戶必須管理及優化日常運作,認真管理好如下這三個關鍵方面:
●分工: 密切相關的服務交付對分工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影響了生產力;
●范圍與規模: 外包工作的范圍給管理的復雜性帶來了影響,用戶在多大程度上削減供應商數量,決定了有望節省多少成本。
●治理模型: 通過重復使用知識產權或框架,建立了更具預測能力的環境,這降低了與管理多家供應商績效有關的一次性成本和經常性成本。
不管當初使用多家ADM供應商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表現出色的公司現正在整合供應商群體。很少有用戶抱怨供應商數量太少,倒是有太多的用戶在抱怨供應商數量太多。如果用戶在外包ADM方面減少或限制供應商的數量,就能獲得顯著成效。這包括獲得經濟效益(總體擁有成本可以減少22%~28%),還能夠從供應商處獲得更具戰略意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