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畢強 不能因為美國金融機構的過渡創新,而使得中國的金融產業不再創新”,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10月22日舉行的中國金融外包服務峰會上表示,中國的金融機構的主要問題是過度保守,應通過金融創新,引導中國的企業和老百姓適度的超前消費。
龍永圖看好中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發展的前景。他認為,中國的金融產業并沒有遭受金融危機,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
不是說美國人得了病,中國人就一定要得病”,龍永圖稱,中國的金融產業并沒有像美國和西方的金融產業遭到大的重創。
他還以金融危機剛剛爆發時,央行的一個統計作為佐證:全球當時的金融機構受金融危機的直接損失是15000億美元,而當時中國金融機構受到的損失不超過100億美元。
中國應該說主要的問題還是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龍永圖認為,相較于西方出現的嚴重流動性不足,甚至是資金鏈斷裂危機,中國和美國等西方經濟體金融業的特征是完全不一樣的。
龍永圖認為,中國金融產業在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沒有遭受重創,這為中國的金融產業大發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他特別提出,應把目前非常高的儲蓄轉化為有效的投資和消費。
龍永圖表示,中國的企業和個人的儲蓄已經超過了中國GDP的50%以上,怎么有效的轉化這樣大量的儲備,大量的儲蓄,應該說是中國金融業面臨的一個極大任務,也是中國經濟轉型,使中國建成一個真正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
在這個方面,中國的銀行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龍永圖說,中國的銀行存款和貸款的比例是65%,而美國和西方國家已經超過了120%。從這個方面來講,中國的金融產業在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龍永圖希望,中國金融業要加大創新的力度,并引導中國的企業和老百姓能夠適度的超前消費。
這次金融危機從好的方面來講,中國的金融機構是比較穩健的,但從不好的方面來講,中國的金融機構是過度的保守。所以這個方面怎么樣加大創新的力度,怎么樣使我們的金融機構能夠像中國的社會,向中國的企業,中國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引導我們中國的企業和老百姓能夠適度的超前消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龍永圖說。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在會上表示,發展金融外包正逢其時,金融企業應發掘金融服務外包的戰略藍海。
他舉例說,國家致力解決的對中小企業以及農戶和消費者的融資難的問題,如果直接由大型商業銀行去做,會非常困難。但如果銀行不直接貸給中小企業,而是將這部分貸款業務外包給現有上千家小額貸款公司,由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給中小企業,則會提高貸款效率并降低銀行的壞賬風險。
麥肯錫全球合伙人彭壯壯博士在會上發布了《2009中國金融外包年度報告》。
該報告顯示,中國金融服務外包達到年產值48億元,增長速度超過20%,但是和國際上相比,不管是規模也好,還是整個金融外包占金融行業運營支出的比例也好,這兩者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彭壯壯認為,這一方面表明中國金融服務外包具有一些瓶頸和挑戰,另一方面也為中國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10月22日,中國金融外包服務峰會在江蘇省昆山花橋舉行。會上來自國內外金融界的學者、專家和企業高層共謀推進中國金融服務外包發展的有效、高效途徑。
本次會議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大范圍轉移、融合與升級,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當前,以服務外包、服務貿易以及高端制造業和技術研發環節轉移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正在興起,為中國發展面向國際市場的現代服務業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