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2日,首屆中國金融外包峰會在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舉行,國內外業界精英200余人出席。圖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在圓桌會議"金融ITO&BPO:現狀和趨勢"發言。
【王穩】
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企業風險管理、行為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等領域的研究。
【發言實錄】
我來自經貿大學保險學院。
我經常參加各種研討會,在今天的這個會場討論保險問題,我覺得是第一次這么密切地、近距離地接觸到保險的本質。中國的保險人跟國外的同行不一樣,老百姓的觀念里認為保險是騙人的,保險公司要面對客戶提出的各種各樣的要求,經營非常難,財產險經營虧損,壽險經營也非常艱難。但不論怎么樣,今天這個會當我們討論保險、面對服務外包商的時候,給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認識到什么是保險。正如剛才喬先生的圖片里所說,保險就是愛。保險人各種場合都在講,尤其我的學生看到很多人對保險的偏見時都會講,保險就是愛。上帝創造了人類,但他不能關愛每個人,所以上帝又創造了母親,母親不能關愛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上帝又創造了保險。
中國的保險業恢復至今才不到30年的時間,我們的資產規模就達到了4萬億。這個規模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有很多國際機構認為中國的保險市場在未來15年、20年仍將保持這樣的速度,中國保險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它的資產規模在未來15年左右將達到60萬億-80億的規模。保險業的資金是可用的資金,在這么大規模增長的同時,保險業有一個結構的調整和流程的再造,會釋放巨大的外包需求,我們的外包商不應該忽視保險市場給大家提供的歷史性的機遇。
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外包商,包括我們有時候在研究過程中,都會困惑會想:服務外包行業的邏輯在哪里?前景在哪里?它真的就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嗎?很多朋友都是來自實業界的,我們作為學者一直在尋找服務外包行業發展的內在邏輯,由于時間關系,我想提醒大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曾提出:市場分工會導致專業化,分工和專業化會進一步促進市場,保險業的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使得金融服務外包這個行業有其內在邏輯,大家在外包服務行業干下去,跟保險行業一樣,未來15-20年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服務外包市場。眾所周知,全球經過了4次財富浪潮:早期的汽車發明,房地產業,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第五次財富浪潮就可能源于保險,特別是健康險領域,并行的財富浪潮就是服務外包,所以在座的服務外包商們你們將成為下一個財富的贏家。
目前中國保險業服務外包發展實際上剛剛開始,但是將隨著保險業迅速的發展,或者結構轉型,服務外包市場會越來越大。這樣幾個因素需要大家來考慮的,保險業服務外包的動力機制主要有6個因素:
第一、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以平安保險為例,它在整合它的保險銀行等業務的時候,給客戶就一張卡就可以滿足客戶多方面的需求。平安隨著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市場逐步擴大,當他不能處理這么大的業務量的時候,它的需求會釋放出來。
第二、中國保險市場越來越國際化。我們也看到,在今天會場有很多國際保險公司的嘉賓。國際保險公司熟知國際上最先進的外包經驗,會教會我們本土的保險公司如何不斷釋放外包需求。
第三、保險公司業務的轉型。業務轉型會呈現三種明顯的特征,財產險會轉型為全面風險管理,壽險會為客戶提供更多的理財服務。健康險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這些業務轉型,特別是健康險,80%的業務量都來自于理賠,所以保險理賠方面的服務外包需求會大量的釋放出來。
第四、金融的創新。
第五、監管方面的轉型。大家看到,我們國家的主要部委,包括保監會在內都在積極推動保險行業金融服務外包的發展。
第六、市場競爭。為什么有服務外包的需求?肯定是保險公司出于節省成本的動力。
考慮這六個因素,我深信,我們保險行業將不斷的釋放外包需求,給各位外包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的挑戰:一個是來自于外包商自己的,如何博得保險公司的信任,發掘保險公司潛在的外包需求。我們跟很多保險公司聊天的時候都常問,你們愿意把你們的一部分業務外包給外包商嗎?第二個是來自于政府的,政府的政策導向、投融資環境的建設等對服務外包也很重要;第三個則是來自于市場的競爭的。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