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劉燕軍介紹,在十一五”期間全國建設10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的城市,推動100家服務外包的跨國公司,中國要培育1000家取得國際資質的服務外包的企業,全方位地承接離岸業務,并不斷提升服務價值,實現2010年服務外包出口額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兩番。
外包行業發展機遇
劉燕軍解釋,全球的服務外包產業是朝陽行業,可以輻射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充分體現經營管理軟實力的行業,在當今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只有服務外包是受影響甚微的行業。前一段北京公布的經濟數據,所有的行業都有下降,唯獨服務外包行業逆勢上漲10個百分點。
同時,這個行業具備資本運作的全部特征,就中國的特有發展形態來說,更具有特殊的發展意義,所以中國的服務外包基地在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具有良好的天然園區基礎,有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每個園區的投資指南中,會看到大量的、很漂亮的物業組群,各地的基礎電信運營商積極配合基地的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服務外包最佳的承載國。
外包行業發展障礙
劉燕軍表示,呼叫中心外包行業發展中會遇到很多障礙,但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是外包服務社會意識有待加強。這個社會意識我指的是對服務外包的社會意識是空白,基地周邊生活的都市化程度不高。
他認為,基地周邊的省市在同一項目上的競爭環境,還是比較激烈。各地的服務外包基地蓬勃興起,各個基地的優惠政策各顯神通,有外包行業的,有企業自建的,遇到很多的園區在招商的過程中,給了大量的政策優惠。但是,如果所在基地缺乏具有行業影響的運營團隊,基地的業務定義的不確定性等等,都會影響中國服務外包基地的發展。
通常,各地服務外包商基地的招商活動重拳出擊,只是一、二把手到企業游說進入基地。但對服務外包的專業屬性沒有明確。缺少符合中國特點的服務外包的專業產品,各地服務外包基地的商業運營不夠理想,這是當前中國服務外包基地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問題,呼叫中心屬于綠色,高科技、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大量的一線座席代表,且對他們的學習要求相對不高,但目前我國現有的人才技能結構,與企業需要的人才有一定差距,很多熟練掌握外語或較高技能的人才,不一定安心于呼叫中心一線人員的崗位,愿意從事于呼叫中心一線服務的人員很少能夠具備相應的語言基礎。因此只有通過合理地獲得人才、培養人才,方能有效地為呼叫中心行業解決人才問題。
來源:CTI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