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是當下最關注、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這在寶山已經是不斷被強化推進的實踐進程。
既要體現保增長快”的速度要求,更要體現調結構好”的本質追求。近年來,本區結合傳統重工業區實際,化挑戰為機遇,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調整經濟結構有機結合起來,以平穩較快的經濟發展為結構調整提供基礎、創造條件,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使區域經濟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和競爭力。
因時施策 經濟轉型推陳出新”
寶山作為一個傳統的產業基地,地區發展與區域環境、資源承載壓力重的矛盾一直比較突出,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寶山自身發展和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大局融合起來,走出一條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人民生活相協調,經濟與社會、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發展道路,一直是區委、區政府關注的重大課題。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發展。在思想的不斷交鋒中,大家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共識:一方面,優化產業結構,服務寶鋼、圍繞寶鋼做兩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鋼鐵延伸業,做長產業鏈;另一方面,多業并舉,確立由重變輕、由短變長、由黑變綠、由硬變軟”的結構調整總思路。
不斷強化在導向、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引導,不斷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推陳”就是對不符合區域功能定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堅決調整退出。幾年來,本區以壯士斷腕”的氣概,關停并轉了數千家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等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劣勢企業,占全區企業統計總數的近三成,有效盤活了近萬畝土地,這些存量”土地主要用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現代商業商務設施和先進制造業以及醫院、學校等與民生相關的社會事業項目。出新”則是對于適合功能定位的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高端、高效、高輻射產業,積極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引導其快速發展。通過借腦借力、引資引智”,加強與市科委、各高校、科研院所、部市屬大企業的協作,推動科技創新和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培育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產業。目前本區已確定了航空制造業、新材料項目、新能源、裝備制造等六大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按照本區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寶山區高新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規劃到2012年,寶山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領域產值達到2000億元左右。
結構優化 產業融合相承互補”
隨著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兼并浪潮迭起,產業間的界限漸趨模糊,出現了不同產業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發展的新趨勢,這個趨勢,順應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產業融合可以提升傳統產業水平,并實現產業創新和培育新的增長點。當前,經濟發展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資源稟賦和環境條件約束,拓展發展思路,把加快服務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產與三產聯動,特別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聯動發展,調高、調輕、調優傳統產業結構,不斷壯大服務業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實現經濟結構和產業型態的轉變,已成為寶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戰略選擇。
圍繞鋼鐵延伸產業做文章,打響鋼鐵服務業的寶山牌,瞄準鋼鐵產品的研發、設計、銷售、信息等,本區已建成了一批以上海鋼鐵業服務中心(鋼領)、寶蓮城中央商務區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其中,上海鋼鐵業服務中心(鋼領)已經列入上海2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之一,形成了鋼鐵的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物流分撥及會展服務等高端業態,已經有200多家企業入駐。圍繞做長鋼鐵產業鏈,不斷提升制造業能級。近年來,本區引進了一批鋼鐵延伸、新材料以及掌握領先技術、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落戶工業園區。新近在顧村工業園區開工建設的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數控裝置和機器人、智能化設備的世界著名企業,截至2008年,發那科機器人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落戶寶山的新廠占地160多畝,預計2012年投產,年銷售產值可達近10億元。同時,一批科研成果陸續投入生產,有效提升了制造業的能級。比如,落戶寶山工業園區的海隆石油工業集團與復旦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開發了石油管道內層防腐蝕新技術并投入生產領域,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能級和市場占有率。
產業結構調整與城市功能轉型相結合、存量資源盤活與發展現代服務業相結合、園區集聚發展與高新技術產業化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結合區域實際,著眼長遠,本區加快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加強與部、市屬企業和駐區部隊的合作,騰籠換鳥推動區域內低效劣勢企業的轉性、轉型、轉移”,通過對一批風格獨特、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廠房、老倉庫進行改造,使得原有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向資源節約、智力密集、環境友好的新型服務產業轉變,帶動社會就業,并形成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昔日污染、能耗大戶上海鐵合金廠已改建成為集技術交易、科技研發、綜合展示于一體的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并多次舉辦國際節能環保論壇,成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原上棉八廠改建為半島1919文化產業園區,成功舉辦浙江衛視百事可樂音樂大賽等一系列有影響的活動;原幸福摩托車廠改建為創邑・幸福灣,原先的老廠房變成集餐飲、娛樂、辦公為一體的創意產業園;緊臨軌道交通1號線的棉花倉庫,本區聯手紡織控股集團,把其改建為全新的上海智力產業園,總占地784畝,投資達9.5億元,將形成以服務外包、電子商務、軟件開發為主要功能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業基地;原來的海寶玻璃廠改建為上海市呼叫中心產業基地,未來依托這一平臺,將進一步形成多個各具特色的呼叫中心園區,其將帶來一大批就業崗位;此外,上海動漫衍生產業園、長三角服務外包基地上海共富園、上海國際工業設計中心、上海國際水岸工程企業總部基地、特鋼谷等項目,也都是就地轉型”的成果。據初步統計,去年以來,共改建投入使用面積263.62萬平方米,目前正在改建面積144.6萬平方米,共投資約240億元。
統籌協調 城市鄉村相得益彰”
作為既有城區也有農村的寶山,經濟結構轉型,農村也不應該成為 遺忘角落”,農業同樣面臨著轉變發展方式和產業升級的問題。在調整轉型的重要時期,區委、區政府把握方向,不失時機地作出了圍繞寶山‘四個更’目標,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部署,確立了358、650”的目標體系,用統籌的方法來推進新農村建設,把三農”工作納入到全區調整轉型的大框架內。
用創新的舉措來實踐新農村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加快推行農業規模經營,探索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積極培育新型農民,以此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經營主體、管理方式等的轉型升級。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區先后制定出臺了《加快土地流轉,推進農業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農業集體規模經營扶持政策實施細則》等政策,鼓勵發展以集體生產、經營、分配為模式,實現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的集體合作農場建設,加快寶山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增收。同時,引進上海都市菜園、上海景瑞科技公司、上海寶以蔬菜進出口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資本和科技優勢,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提高與市場對接程度,實現村、民、企互利共贏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區已組建了45個集體合作農場,規模經營面積達3.4萬畝,占全區農業耕地面積50%以上,共吸納本區農民就業2185人,就業農民今年人均收入可達1.5萬元。
堅定不移調結構、促轉型,加快了寶山城市形態和功能布局的改善,同時,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推進,也為結構調整創造了更大空間,尤其是圍繞濱江發展帶以及寶安公路、滬太路兩條城市發展軸,加快結構調整與城鄉功能優化的融合互動,凸顯出城鄉一體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效應。
在2007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26個獲獎項目中,鋼渣廢墟上建起的公園――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榜上有名。而隨著去年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和今年長江河口科技館的開工建設,寶山的濱江開發正潑灑著一筆筆濃墨重彩。按照規劃,未來寶山沿江地區將打造成集旅游休閑、濱江觀光、商業商務、文化娛樂等多功能的國際旅游休閑走廊”。以服務世博、建設上海國際郵輪母港吳淞組合港為抓手,全面啟動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二期、吳淞口濱江航運商務區和星月國際廣場等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建設的國際郵輪碼頭建成后,可同時停靠十萬至十五萬噸級大型郵輪三艘,預計每年可為八十萬人次的國內外游客提供候船、通關、換乘、旅游等多項服務。屆時,乘坐大型國際郵輪到上海的游客可直接通過水路換乘,直達世博場館。
未來,寶山將進一步抓住世博會舉辦帶來的濱江帶加快開發和郊區新興城鎮化帶來的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機遇,隨著產業結構、布局結構、功能結構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寶山的城市空間形態將進一步優化,寶山東部沿江地區將建設吳淞國際郵輪港和羅涇散貨港,中部沿1、3、7三條軌道交通線將集聚一批現代服務業園區和大型商務商貿設施,西部沿滬太路將形成顧村和羅店大型居住區、城市工業園區和寶山工業園區兩大產業園。
正如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所表達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樣,更加注重統籌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體系化、環境治理生態化發展。調結構,發展方式和產業轉型不斷深化;優環境,大型居住區和城市綠肺”不斷拓展;惠民生,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如今的寶山正在從一個粗、大、黑、散”的傳統工業基地,加快轉型為融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