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和新興產業,國家對該產業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發展好這個專業技能密集型產業,對當前保增長,促進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目前,我國軟件產業繼續呈快速增長態勢,增幅始終高于電子信息產業平均水平,產業規模繼續擴大,軟件出口平穩增長,產業結構與布局不斷調整,成為拉動電子信息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并在促進信息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
1.產業規模繼續擴大。
2000年以來,中國軟件產業保持了38%的年均增長速度。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軟件產業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了29.8%的增速。今年1-5月,軟件產業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3291.4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比1~4月回落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5.7個百分點。
圖一:2009年1~5月軟件產業收入構成
2.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
隨著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規模、產品結構、研發水平和人員構成都得到了進一步調整,市場不斷向大企業集中,產品不斷向服務型轉化,技術不斷向國際前沿推進,人員不斷向知識性技術性高學歷聚集。
從產業規模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大企業優勢日趨明顯。從產品結構看,軟件技術服務和基于制造業的嵌入式軟件發展較快,已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從技術水平看,各企業都注重提升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不斷向國際前沿推進。從人員構成看,整體素質不斷提升,知識結構更趨優化。
3.軟硬融合趨勢明顯。
企業不斷注重品牌效益,進一步強化產品研發、品牌定位、市場銷售和技術服務,生產與服務、軟件與硬件的融合概念進一步增強。
一是國內巨大的制造業和信息化市場不斷為軟件產業創造重要的發展機遇,促進軟件和硬件不斷融合,進而推動嵌入式軟件不斷發展。二是軟件服務外包趨勢明顯,外包內容更加綜合,由原來的ITO(信息技術外包)、BPO(業務流程外包)日益轉向KPO(知識流程外包)、BTO(業務轉型外包)。
4.出口繼續看好,服務外包增強。
我國軟件出口規模繼續擴大,增勢仍然看好。今年1~5月,我國軟件出口65.6億美元,同比增長54.2%,增幅比1~4月和去年同期分別高6和9.2個百分點;其中軟件外包服務出口6.7億美元,同比增長59%,增速較1~4月提高1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去年同期9.3個百分點。我們可以看到,盡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是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的軟件產業,尤其是軟件服務外包產業,仍舊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
5.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地區分布集中。
圖二:2009年1-5月全國分地區軟件產業收入增長情況
從地理分布上看,我國軟件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地區分布集中。環渤海地區軟件、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軟件產業發展較快。軟件產業總額100億元以上的省份有:北京、廣東、浙江、山東、江蘇、上海、遼寧7個省市,這幾個省市的總和約占全國軟件產業總額的83%。
截至2008年底,商務部共認定北京、天津、上海、大連等11個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國家軟件出口戰略規劃布局。數據顯示,2008年,這11個基地的軟件出口協議金額超過了25.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7%,有效地發揮了國家級軟件出口主體的示范作用。近年來,為了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的良性和快速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大量的扶持政策, 各基地城市以及園區也分別出臺了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有關政策。在宏觀政策、規劃設計、人才培訓、招商引資、綜合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并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基地城市的建設。
以天津為例,至2010年,天津市每年設立不低于2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天津地區的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而在此基礎上,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又設立了1億元的專項資金。除此之外,按照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標準建設運營的天津濱海服務外包產業園已經于2009年初投入使用,同政府緊密合作,充分利用天津的地利優勢和京津冀豐富的人才資源,依靠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相對獨立的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企業入入駐并實現可跨越式發展。全國最大的動漫產業基地——國家動漫產業綜合示范園也于今年7月1日在濱海新區奠基開工。按照規劃,未來這里將建設成為國家級、國際性、規模化、集約化、開放式的動漫產業綜合示范園,及中國的迪斯尼和夢工廠。
目前,天津開發區已經擁有一批信息服務外包、人力資源外包、財務管理外包、物流服務外包、售后服務外包以及產品研發外包的企業,外包服務業正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2006年實現軟件總收入約7億元人民幣,軟件及服務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特別是北京博彥科技集團、大連華信計算機公司、西安炎興公司三家國內服務外包行業的代表企業和國內CRO行業的代表企業藥明康德的相繼加盟,極大地推動了天津開發區及濱海新區服務外包產業的蓬勃發展。
軟件產業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發展最快的產業,也是整個信息產業的核心和靈魂。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在國家宏觀政策與商業環境、軟件企業自身的能力成長以及國際化人才隊伍形成等方面的積累,已為中國軟件產業打造完整的發展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要建立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以廣大軟件企業、傳統產業的企業、信息產品制造企業、互聯網增值服務企業、科研機構齊參與,協調有序、合作緊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具有中國特色的軟件產業鏈,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成為國際軟件產業極具影響力的產業大國,實現我國軟件產業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