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流程外包正在興起,而中國企業面對這一機會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
據畢馬威公司(KPMG)最新的研究報告,知識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KPO)服務在2010年全球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70億美元,僅金融領域就將高達50億美元(見表1)。
KPO是繼信息技術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ITO)和業務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之后新一代的外包概念。從絕對數量而言,KPO的市場規模還遠不及ITO和BPO,根據信息產業研究所,以及印度Nasscom-Everest公司等相關機構的研究數據,后兩者的市場規模到2010年將分別達到2,900億美元和1,910億美元。但就復合增長率而言,KPO 45%的年復合增長率遠高于ITO的6.2%和BPO 9.7%左右的增長率(見表2)。
面對這樣一塊誘人的蛋糕,中國的企業表現如何呢?就筆者和一些企業高管溝通了解的情況來看,可以說,中國的企業還沒有為KPO做好準備。目前,在中國開展KPO業務的公司尚屬鳳毛麟角,而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印度公司的中國分支機構;大部分本土外包服務供應商關注的重點仍然在ITO和BPO業務上,當然,即便是ITO和BPO的領域,企業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高附加值的工作。不過如果企業認為通過在ITO和BPO領域積累經驗,就能夠為順利轉入KPO領域作好充分準備的話,那是不現實的。
有ITO和BPO經驗的公司來從事KPO,可能有一點點優勢,但我認為這點經驗既不必須也不很重要,因為KPO和ITO、BPO是完全不同的,”畢馬威公司信息技術咨詢部全球主管合伙人埃吉迪奧·扎雷拉(Egidio Zarrella)在接受《信息周刊》專訪時說,戰略和運營不能混為一談,所以KPO和BPO也不能放在一起。非常優秀的BPO人才可以轉向KPO,但這需要培訓。另外由于KPO對知識、經驗的重視,某種程度上一對一的特性,在維護客戶上的難度也會更大。對于KPO廠商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找到并且保留最好的人才是成功的關鍵。”
在外包領域,印度始終作為中國企業最大的假想敵而存在,因為和印度相比,不管是ITO還是BPO,中國始終處于追趕者的位置上。盡管扎雷拉非??春弥袊贙PO市場的發展前景,并表示長遠來看,中國一定會成為KPO領域的第一或第二位;但他卻無法對目前中國KPO的市場規模進行估計,而在畢馬威公司最新的研究報告里,中國甚至沒有被作為外包目的地之一列入研究范圍。如果看到在170億的KPO市場里,印度將獨占120億,也就是說70%的市場份額(見表3),中國的企業又會作何感想呢?
表4是全球外包發展的進化歷程圖,每一家中國外包企業都可以在這張圖里找到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奮起直追”是美德,但如果能搭上首班車,為什么非要顯示謙讓”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