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了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去年初的預期。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865.9億元,比2008年增長1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1萬美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26.8億元,增長10.3%;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8%和11.2%;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5.8%。首都經濟率先在全國形成服務經濟主導的產業結構之后,開始進一步向生產性服務業主導的服務經濟轉型。
北京市結合實際,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促進投資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2009年5月份結束了連續9個月的負增長,全年完成4858.4億元,增長26.2%。軌道交通、道路、能源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民生工程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通過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2009年,北京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82.3%,機動車銷售量增長30.8%。平均每百戶居民擁有汽車66.1輛。全年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7.3萬臺,以舊換新”產品42.1萬臺,拉動消費25.1億元。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09.9億元,增長15.7%。
外資外貿工作進一步加強。2009年北京市實際利用外資和合同外資保持了雙增長,對外貿易國際市場份額不減。通過實施促進服務外包發展政策等措施,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93.5%。在全國十大服務外包企業中,北京有6家,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關鍵時刻,北京市出臺了鼓勵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的政策,2009年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2家。
北京市2009年加大了企業幫扶力度,在政策、市場、融資、擴能、難點、減負、創新、信息等8個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為企業應對危機、穩定生產經營創造了良好條件。全市企業生產經營基本保持穩定,一批骨干企業逆勢增資擴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
北京市把保增長與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09年先后制定了電子信息、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和醫藥、汽車、都市型工業等6大產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京東方八代線、中航工業園、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地,為北京工業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009年制定實施了促進影視動畫、網絡游戲、出版發行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創意產業逆勢上揚。影視制作、動漫網游等行業收入增幅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