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下,第三產業已成為廣州經濟增長的首要推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廣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535億元,占G DP比重達60.97%,第一次超過60%,與國內主要中心城市相比,這一數據僅次于北京。按國際標準,服務業增加值占G DP比重超過60%即進入服務經濟”階段,廣州正步入這一發展階段。
高端服務業增幅創近年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廣州現代服務業發展中,金融業和信息服務業等高端服務業顯得格外突出。其中,金融業增加值590億元,增長近30%,創近年來新高。信息服務業收入達1150億元,增幅達21%。
以天河區為例。記者從天河區采訪了解到,去年,天河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08.00億元,同比增長12.5%。為天河經濟作出貢獻最大的是第三產業,近年來該區第三產業增長值對G D P增長貢獻率穩定在80%以上,其中起關鍵作用且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就是高端服務業。天河區政府負責人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天河是高端要素集聚之區,天河軟件園、羊城創意產業園、廣州創意港、廣州信息港、珠江新城C B D等,匯聚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眾多要素,為推動天河區產業高端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去年天河區重點推進珠江新城金融商務區和天河軟件園建設,促使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近40個項目被列入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或市現代服務業項目庫。”天河區委書記楊建城說。
楊建城表示,去年天河區配合廣州市加快推進珠江新城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建設,實施配套政策吸引金融企業,迄今已入駐金融機構35家,金融功能區漸趨形成。天河軟件園高唐新建區加大了在建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中國移動南方基地一期工程投入運營,全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軟件收入均以30%以上幅度增長。
整體來看,在高端服務業發展上,今年,廣州市計劃編制實施的《廣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將落實關于加快發展總部經濟的實施意見,以中新知識城、珠江新城金融商務區、廣州保稅物流園區、南沙保稅港區、白云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等現代產業體系載體建設。
規劃中的服務業功能區包括珠江新城-員村地區、琶洲地區、白云新城地區、白鵝潭地區和城市新中軸線南段地區等,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會展、總部經濟、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和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
大型骨干企業挺起服務經濟”脊梁
在廣州向服務經濟”轉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階段,市內外大型骨干企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記者昨天從廣東省最大的國有商業集團———廣州百貨企業集團采訪了解到,去年,廣百集團經營規模同比增長21.4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 .06%,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17.17%。廣百集團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介紹,去年集團旗下廣百股份連簽6大百貨門店,開出4家門店,網點拓展觸達西南和華中地區省會城市。集團還拓展大型廣佛物流中心,拿下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15萬平方米廣州交易會舊址流花展館項目,打造集會展、商貿業態的廣州商業名片;規模巨大的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首期580畝國際新材料展貿港”也簽約。
廣百集團董事長、廣州商業總會會長荀振英表示,《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將廣州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這對商貿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荀振英認為,廣州要實現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應該努力實現七個打造”,即:打造具有國內外美譽度的網點,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商圈,打造具有國內外輻射力的展貿園區,打造具有國內外服務力的物流中心,打造具有國內外交易力的網上商務,打造具有國內外吸引力的餐飲聚集區,打造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商業龍頭企業。
荀振英表示,今年在廣州舉辦的亞運會盛事,必然帶動本地第三產業的發展,百貨零售業面臨更大的發展空間。廣百集團要打造兩艘航母:一是做大百貨規模,打造零售商業航母。二是推進產業升級,打造現代服務業航母。”荀振英說。
在本土企業快速成長的同時,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廣州。例如,阿里巴巴網絡公司華南區總部入住廣州科學城,全球最大快遞企業聯邦快遞亞太中心進駐白云機場,新加坡知識城落戶廣州開發區。
中山大學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
廣州進一步發展現代服務業空間巨大”
中山大學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廣州發展服務業的目標是先輻射周邊地區,然后才是整個華南地區乃至全國。他認為,廣州進一步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空間很大。首先廣州要提高服務業的檔次,服務業是沒有邊界的,不能只為廣州的工業服務,在發展服務業上固守山寨觀念”。特別是廣州的服務業還要把珠三角的制造業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珠三角地區服務業短,制造業長,服務業比較弱,廣州服務業在這一塊發展的空間比較大;其次要為服務業提供服務,國內其他城市還沒有意識到的一點,廣州具有這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產業集群發達,可率先在為服務業服務上探索出發展路徑;最后廣州的服務業還要為農業服務,雖然廣州的農業很少,但廣州卻擁有最強的農業服務力量,比如農業科研可以為東西兩翼,沿海地區提供農業服務。
在發展現代服務業過程中,廣州可以與香港優勢互補,因為兩者之間存在互補性,還應該因地制宜,各區要突出特點,比如白云區以空港經濟為依托大力發展與交通相關的服務業,黃埔區則可以依靠海港來發展現代服務業。” 李江帆說。
地理縱深
廣州服務如何擺脫大而不強”?
日前召開的廣州市2010年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廣州市副市長鄔毅敏指出,去年廣州市服務業比重已超過60%,開始進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發展階段。但是,這一比重仍遠低于香港、臺北等先進地區,服務業競爭力指數不到香港的1/3、新加坡的1/2。服務業仍然主要以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發展不夠充分,仍未根本擺脫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狀況。
鄔毅敏認為,廣州必須在發展高端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服務業集聚發展等方面有新突破,擴大服務半徑,精心打造廣州服務”品牌,通過發展強輻射、大控制、樞紐型”的現代服務業集群體現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市場研究所副所長胥東明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廣州服務業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服務業檔次較低,大多集中在傳統的服務領域,包括餐飲,物流和商貿等行業,而且以力量弱的小企業為主,根據工商部門2008年末的統計,廣州所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就達到了55萬戶,而這里面90%都從事服務業。第二,廣州服務業技術含量低,傳統服務業迫切需要向現代服務業進行過渡和轉型,這要靠先進的信息技術,新型的結算手段和營銷手段、發展理念來裝備自己。第三,服務業本輕利薄”,很多企業拿不出多余的資金來升級自己,政府公共服務平臺欠缺,因此廣州服務業缺少像阿里巴巴那樣的龍頭企業。
本報記者/佘慧萍
實習生/李恬
通訊員/李斌 湯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