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美國華爾街的金融行業陷入空前危機,幾大投行和汽車巨頭陸續倒閉,金融業紛紛裁員減薪。高度依賴美國和歐洲金融服務需求的全球離岸外包行業,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而2009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和內需市場的開拓,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市場企穩回升。
內需市場的巨大機會
外包服務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人的視野,發展至今并沒有像當年一些人所預言的那樣如流星般消失。相反的是,在近20年中,外包規模日益擴大,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2009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關鍵年,在去年,國家提出十一大產業振興規劃,一系列財政、稅收等政策推動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此外,經過國家認定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園區等將獲得財政稅收政策、靈活的用工政策等若干優惠,這些都有利于軟件外包企業。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來自政府以及國內大中型企業的發包量將在短時間內激增,有助于服務外包企業獲得穩定的訂單。
出于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的考慮,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部分內部業務環節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專業化第三方服務商,從而有效控制成本,規范企業內部工作流程,提升內部員工生產力,增加對新業務領域的投資。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國IT服務外包企業在與眾多世界領先企業的合作中積累了先進的服務經驗,而且這種積累還在持續。相信到中國IT服務市場需求出現井噴式發展的那天,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一定會分到足夠多的蛋糕。”
此外,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內企業主動向中國軟件外包企業了解國外的企業如何發包、國外的企業如何選擇接包企業、國外的企業如何管理外包等方面的知識。對于中國軟件外包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個進入國內市場的好時機。
大魚吃小魚的并購
外包一直以來都是IT領域中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相對于其他企業,外包企業規模大不僅意味著整體的運營成本可以降低,還代表著企業營運大項目能力的提高,而合并則是企業規模擴大的一個必然手段。
此前三年,借助資本的力量,中國的軟件外包行業迅速發展壯大,呈現出一片興旺之景:2005年全國軟件外包企業有300多家;到了2008年,數量一下膨脹到2500多家。目前,中國的外包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再加上目前客戶選擇外包企業時沒有一個明晰的標準,這些都容易導致市場競爭的無序化。同時,企業規模小,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也相對較弱。比如花旗銀行,一個外包項目可能就需要5萬人來完成,但中國沒有這么大規模的企業,所以這種項目一般都是印度外包巨頭的囊中之物。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受國際經濟環境、文化、管理模式、客戶群分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外包企業不斷優勝劣汰,企業間大量并購重組,一些小企業,尤其是進入行業時間不長、目前尚處于初建期的企業,由于整個市場的需求減少,產能過剩,很可能退出這個行業。競爭格局將逐步趨向穩定,優秀企業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并占據穩定的市場地位,行業也將進入穩步上行的發展階段。
整合外包的趨勢
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從根本上離不開信息技術,SaaS、PaaS、IaaS、云計算等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將帶來用戶外包需求的增長,不斷驅動產業的快速發展。
BPO與ITO雙向滲透趨勢明顯,整合式外包”在創新、成本、靈活性等方面更具明顯效益,將成為未來市場新的增長點。IBM、HP、TCS、Wipro等全球性服務商正在把重點放在業務咨詢和技術實施能力更緊密結合上,并擴大服務類別和集成性的外包業務。尤其是在銀行、保險、醫療、能源等領域,更多的外包項目把軟件開發、ITO和BPO捆綁外包。傳統的單一軟件外包服務商需要根據資源能力逐步拓展服務領域,從開發向技術支持、咨詢、業務信息管理等外包領域不斷延展,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