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生力軍。但中小企業在為經濟增長貢獻力量的同時,也深陷融資困境,融資難”問題一度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知名經濟學家湯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專訪時指出,中小企業發展對拉動今年的經濟增長格外重要,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難是當務之急。在商業銀行自己操作小企業貸款成本高的現狀下,將小企業貸款外包給小額貸款公司是一個解決之道。
重新界定中小企業標準
NBD: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您一直建議重新劃分中小企業標準,能否具體講講這個標準應該怎么劃分?
湯敏:國務院中小企業29條中的第6條提出,商業銀行要建立為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專營機構,逐步提高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的規模和比重。
我認為,要使政策的溫暖惠及真正需要幫助的企業,首先要對中小企業的概念重新劃分。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同,我國中小企業的定義非常寬泛,除了一千多家特大型企業之外,其他的企業都劃為中小企業。
例如,在我國,工業領域職工人數在2000人,建筑業職工人數在3000人的企業都被稱為中小企業。而國外,中小企業的劃分就比我們窄得多。在歐盟,職工人數在250人以下的企業才稱為中小企業。事實上,我國的小型企業的定義比較接近國際上中型企業的定義。
實際上,把中小企業混同起來的統計方式會造成很多政策誤區。多年來國家不斷出臺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但真正需要得到幫助的企業并沒有感覺到政策的溫暖。溫總理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把這個問題專門提了出來。所以我建議有關部門盡快落實,重新劃分中小企業標準,并且在金融統計上把中型企業與小型企業嚴格區分開來。
開辟金融外包新模式
NBD: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很多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和沖擊。對于本身處于融資困境的中小企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您如何看待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湯敏: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世界范圍的一大難題,原因是中小企業存活率低。在美國,擁有10年存活率的小企業僅13%,由于向中小企業放貸風險大,所以全世界的中小企業都會遇到融資難的問題,只是程度不一樣。
我國金融機構的現狀決定,我國的融資體系一直 偏重國有大型企業”。由于風險投資、產業基金、集合發債、網絡貸款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在我國還剛剛起步,所以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相對歐美等國而言更難一些。
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今年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包括在前不久召開的兩會”上,也有很多金融界人士提出了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議案提案。在信貸投放政策上,代表委員們也倡導向中小企業傾斜。
從目前來看,我國經濟已漸漸回暖。在保持增長方面,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會是拉動今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這也為金融外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以及消費者貸款業務需要大量的信息采集和處理等工作,所以金融外包還需要良好的技術支持。
作為國家重點關注和支持的融資領域,中小企業融資、農戶融資和消費貸款一直都面臨融資難的問題。為此,國家也鼓勵成立了一大批小額貸款公司。目前,上千家小額貸款公司已經成立了,民間投入了上千億資金,可以從中挑選出優秀的、做得很好的小額貸款公司來承攬商業銀行的批發貸款。
銀監會要逐漸放寬對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不超過其資本金50%的規定。由商業銀行定出嚴格的貸款條件,這個方式暫時不宜大規模推廣。各地要趕緊開始試點,摸索出經驗后再推廣,以防范大規模的風險。如果這種方式能成功,不但能解決商業銀行對小企業貸款成本高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小額貸款公司健康成長的問題。如果銀行不直接放貸給小企業和農戶,而是外包給小額貸款公司去借貸,這也是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模式,同時也將推動金融機構擴大這些領域的融資。
鼓勵民間融資
NBD:對于診治”小企業普遍出現的資金貧血癥”難題,您認為該如何破解?
湯敏:為鼓勵銀行多向小企業貸款,我國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快建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制度,制定風險補償發放的規則,減少銀行的后顧之憂。而要鼓勵銀行去給小企業貸款,就要鼓勵他們提高貸款利息來覆蓋部分風險。
同時,除了大型的金融機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民間金融在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民間的融資、民間的高利貸在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是存在的,畢竟從目前來看,大型的金融機構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所有貸款要求。
就目前中國的投資情況來說,民間投資總是遭到排斥。政府應該拿出一部分錢,用于帶動大量的民間風險投資,以建立中國的風險投資體系。加大民間投資,對民間開放金融市場,鼓勵、加快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機構,對于破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