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本土企業來說,財務一直被視為最核心的環節,CFO們對于財務外包這一舶來品始終感覺有些不踏實。然而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企業對成本削減的狂熱使得財務外包再度擺在了CFO的案頭。為此,《首席財務官》雜志專訪了全球財務外包的領導性企業——簡柏特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羅錫強,為廣大CFO全面剖析財務外包中的機遇與挑戰。
打開財務心門
在羅錫強看來,財務外包概念在全球早已是很多企業輔助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不少企業在面對財務管理的問題時優先考慮外包解決方案。但財務外包在國內落地的確有著相當的難度,這主要源于本土企業對于財務權力方面的過度控制。在國內,財務對于企業來說依然是個不能說的秘密。”羅錫強解釋,本土企業對財務權限的控制一直過于保守,將企業財務情況透露給第三方是嚴格的禁忌。盡管如此,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財務規范化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嘗試走出去的做法,同時在簡柏特亞太區的業務范圍中,中國本地企業業務增長依然保持較為強勁勢頭。
有著深刻本土企業成功案例經驗的羅錫強認為,敲開本土企業財務心門的關鍵在于如何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及時雨。在簡柏特所接觸到的案例中,本土企業大多呈現出財務專業人才缺失,企業組織結構復雜、與財務相關的審批程序多、時間長,企業規范程度嚴重不一致、企業內部系統流暢不完整、后臺整合不協調等缺陷。面對這樣的局面羅錫強坦言,除一些體制及歷史性因素外,本土企業需要更多的是從概念上的整體轉變而非針對單一項目的解決那么簡單。
羅錫強認為,對于經歷了沉淀之后的本土企業,快速發展是難以阻擋的趨勢,因此穩健的財務流程必然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在接觸中,很多本土企業高管較為關心成本控制這一領域,但在調查當中從成本控制角度上看,不同性質企業相差并不太多,也就是說很多企業并沒有完全認識到限制其發展的根本問題。”羅錫強進一步解釋,以生產銷售型企業為例,為高層提供消除時間差的透明化流程作為決策依據比挖空心思削減成本更為有效。市場變化分秒必爭,本土企業想要突破人才缺失瓶頸贏得先機,流程外包是不錯的選擇。人員成本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流失及新進人員水平等,而流程外包則可依據合同將成本及效果限制分明,完全固化。財務人用數字說話,可見的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更能幫助CFO提高其在企業中的位置,也更便于企業通過對流程管理的認識提升自身競爭力。
選擇性外包
面對財務外包,固然一些本土企業依然堅持己見遲遲不肯邁出第一步,但也不乏大批敢于接受新鮮事物面對挑戰的先鋒。在調查中不少接受外包的財務管理者在觀望中發出求助:財務外包,到底應該包出去什么才是最見成效的?對此羅錫強表示,結合本土企業所處的大環境來講,過去幾十年中大部分傳統企業CFO不能夠推動企業有更多的改變。但在金融、電信及B2C行業中卻不乏大批領軍者涌現,而這些行業中的成功典范幾乎都無一例外地采取了適當的外包服務。因此羅錫強建議,企業選擇任何服務外包之前,都需要為企業做全面的了解及商務分析。
以國內金融保險及電信行業為例,由于其技術投入早、要求高,加之國家對于這些部門的監管力度及重視程度本身處于較高水平,對于全球平臺范圍內的高新概念,多數企業均已引進并消化吸收,目前其選擇服務外包的重點多集中于對共享中心的輔助性支持。從競爭角度來看,建立共享中心有利于消除其各區域間的信息孤島,成本效益突出,面對國際市場的沖擊時也更易于做好充分的應戰準備。而面對諸多發展相對滯后型的行業企業來說,羅錫強建議首先對于企業最為核心及擅長的工作一定要把握住。
羅錫強認為,選擇性外包是現階段本土企業財務外包非常務實的一個選擇,因為財務外包不是簡單的將企業財務全盤托管給第三方,而是經過審慎的分析將有提升空間的項目外包出去,借助第三方的專業團隊幫助企業正確梳理流程,實現流程效益的擴大化。以本土企業為例,財務領域有較多禁忌,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均不適于采取外包形勢,如與關鍵業務本身相關的重要談判、與本地監管部門聯系緊密的口岸稅務工作、對成本效率有極大影響的部分流程等。
其次,在選擇外包服務商時也需要企業牢牢掌握住主動權,學會區分不同的服務,選擇更大價值。羅錫強強調,對于本土企業來講,選擇外包不能單純看能否完成合同內相應的任務量,而是要將關注度聚焦在服務能否在流程上幫助企業提高效率上。以差旅費報銷項目為例,很多企業采取的傳統方式極為繁瑣且人為因素太多,很難從根源上控制成本。而財務外包服務中所提供的這一部分流程會將所有流程固化到流程系統中,報銷權限由流程控制,過程清晰透明規范,將人為干擾降到最低。
削減出來的機遇
面對全面回暖的2010年,不少本土企業在之前的金融危機中削減了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時已經具備了財務外包的基礎。羅錫強表示,在經歷了2008年到2009年的大蕭條直至今日,誰也無法堅定前景是否已經明朗,不少企業依然在進行結構精簡的工作,精簡結構,人力負增長固然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相對成本,但與此同時工作量卻并沒有減少,因此倘若沒有合理選擇外包,企業很可能面對絲毫不遜色于龐雜結構的工作量負擔。”
據悉,今年簡柏特預計將實現全球增長100%,中國區超過30%增長量的目標。羅錫強并不認為存在過度樂觀的情緒,來自通用汽車的經驗說明,過度的負擔是可以通過外包甩掉的,倘若更多企業面對負擔用于嘗試新的服務方式,那么簡柏特將是危機中的成功者。
目前,不少企業為擺脫受困員工知識水平的桎梏將流程梳理工作外包給第三方服務機構,希望借此機會能夠搭建串起產業鏈的平臺。而經過十多年沉淀的以簡柏特為代表的服務提供商也在過程中摸索并總結經驗:單純的外包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下企業對于服務的需求,領先的商業服務及概念的滲透才是今天更具影響力的競爭點。同時針對目前亞太區特別重中國服務外包市場的分析,羅錫強表示,如今利用流程梳理提高企業管理質量已不再是大企業的專屬,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開始關注行業內的標桿,從人、財、物全面貼近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對此,簡柏特也將在國內著眼于中小企業需求,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服務。
理解業務是關鍵
面對困擾眾多國內CFO的種種問題,有著多年財務工作經驗的羅錫強依然充滿遺憾地表示,事實上這部分人中有一部分是知識水平問題,而更多的是被企業傳統的財務觀念所限制住了。他指出在多份調查中發現,目前亞太區,特別是中國國內中型企業中,依然有不少CFO將工作重點放在賬目管理、報表、審計等繁瑣的基礎工作上。羅錫強提醒道,倘若CFO一直從事會計工作而不能夠為CEO服務,從了解業務入手,不單不能夠提升自身價值反而會被企業淘汰。”
目前全球越來越多的CFO已經成為CEO的業務伙伴,從簡單的會計工作中跳脫出來,處理與業務相關的管理流程,與CEO共同承擔謀劃戰略發展的重任。
反觀國內財務管理體系中,傳統的財務核算已經普遍成為流程化,而財務計劃與分析又偏于對數據的收集而非分析理解及風險觀測。因此羅錫強建議本土CFO要學會放權,主動擺脫簡單的數字工作,轉而投身對業務的理解,建立自己能夠駕馭并支配的共享中心,利用技術優勢實現對于管理工作的深層次理解。在羅錫強看來,CFO并不是財務人的終身職業或者是終極目標,很多企業管理者并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卻能夠成就企業更高的價值實現,關鍵在于其對業務運營及管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