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進入建設世界城市的新階段,政府部門作為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引導產業發展、規范市場行為是其主要職責之一。就電子政務外包行業而言,北京市缺少外包產業發展政策,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缺乏運維外包企業市場準入資質管理、服務監管與評價等政策,缺少統一的服務標準規范,無法保證外包服務質量、控制外包風險。
電子政務外包行業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外包企業存在對政府業務不熟悉,服務產品同質低端化,缺乏針對電子政務的特色服務。如絕大多數運維企業提供終端設備以及系統網絡運維服務,而高端的政務應用服務與安全服務,則少有企業有能力問津。
外包企業管理能力需要繼續加強。外包企業在人員管理、質量管理、知識管理等各方面距真正的規范化管理還有明顯的差距。其中運維外包企業相對更弱,只有幾家企業通過了國際運維服務管理體系認證。有很多企業人員管理和知識管理不到位,加劇了電子政務的安全風險。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在新技術、新服務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普遍不強,多數企業只能跟風模仿,提供利潤較低的產業鏈下游服務。
政府部門在外包企業選擇、外包關系確立、外包服務過程及最后驗收等環節的管理控制都有待提高。沒有設立外包企業準入資質和退出機制,特別是沒有運維企業和運維人員的資質要求;缺乏統一的運維服務規范標準;缺少詳細規范的外包協議明確雙方權責;缺少運維服務監控與績效評價機制,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
這些問題若得到有效解決,將實現企業和政府雙贏,不僅降低北京市電子政務的風險,而且可以充分發揮電子政務平臺的作用,帶動和引導現代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否則,將制約北京市外包產業的發展。
北京市已經連續出臺了促進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需要進一步在電子政務領域貫徹落實。加強電子政務項目建設和應用系統的外包管理,是提高電子政務應用效能的重要手段,最終促進信息服務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促進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信息化主管部門在平衡管控風險和收益基礎上,在一些方面可以設置管控措施。
對IT外包服務企業實行資質準入制度,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審核,重點培育和扶持幾家大型IT服務外包企業。
對IT外包服務企業核心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實行備案管理制度,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備案,在網站上可以查詢和驗證。
外包合同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審核把關;建立外包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管理;推進總包+分包模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建立外包考核機制;建立重大運維外包項目監理機制。
建立運維費審核制度。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審核各部門運維方案和年度經費,建立全市信息化資產動態庫;規范外包企業、合同文本、招投標要點等;信息化外包納入信息化業務規劃或年度項目計劃;統籌北京市電子政務外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