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服務外包業的核心競爭力。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不僅首次舉辦創新創業人才暨高校畢業生服務外包專場招聘會,微軟也借此平臺舉辦新技術與外包人才專場峰會。目的都是一個:破解服務外包人才之惑。
大學生感嘆很難達到企業要求”
大會期間,南京國際博覽中心B館很是熱鬧。285家外包企業為納才集中亮相,7338個崗位,涵蓋計算機、軟件、通信工程、市場營銷、藥學、翻譯等眾多專業。
我們主要推出軟件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和通信開發工程師三個崗位,至于招聘人數,只要符合要求,多多益善。”江蘇潤和軟件攤位上,人事主管孫晉萍告訴記者,公司業務逐年翻番,今年要新招200人,眼下最缺軟件工程師。這次招聘雖收了30多份自薦材料,但應屆畢業生的知識結構過于基礎。而有一定從業經驗的則供不應求,在南京,軟件人才流動頻繁,尤其是有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往往是企業爭搶的對象。”事實上,不少軟件企業只能先招人再培訓,或者干脆從社會培訓機構物色。
招聘活動,吸引了32所省內高校的11000多名大學生、200多名信息技術應用人才進場應聘。一圈轉下來,不少大學生感嘆差距特別大,很難達到企業要求。”付玉,南京某學院學生,學的是軟件專業。她坦言,和企業零距離接觸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學校實踐往往流于形式,學不到多少有價值的東西。”
海輝軟件高級副總裁汪建兵坦言,我們并不缺人,全國至少有710萬人在找工作,但缺人才,特別是缺少服務外包專業人才。
學校產品”與市場脫節原因多
在外包企業看來,實用型合格人才有三個必要條件:技術、語言、項目經驗。東軟集團曾對面試做過分析,三個條件都具備的合格者占10%;懂技術、會語言,但沒有項目經驗的基本合格者占30%;只懂技術者占50%。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的吳宏雷以此為例分析,導致學校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有多種原因,比如,學校強調知識面,而企業往往要求在某個方面的深度;授課老師有理論功底,但沒做過項目,缺乏實戰經歷等。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中國外包事業中心高級項目經理王帥從另一角度分析了人才培養的欠缺。10年前,軟件外包主要是手工測試、本地化測試業務,要求的主要是編輯程序;現在,超過40%的業務都是自動測試、軟件開發,學校的知識架構往往與這種變化不相適應。現在微軟公司5500多名外包人員中,1個管理人員要管理24個工作人員,遠遠高于1∶10的合理比例,根本原因也是缺人。”
學校與企業、供與需的不匹配,給了社會培訓機構商機,但大量出現的培訓機構,并沒有根本緩解外包企業對人才的渴求。汪建兵說,海輝公司曾到國內一個著名培訓機構選人,40多個人面試沒一個過關。一些培訓機構目的不是培養人,而是‘培養’錢。既賺政府的補貼,又賺學生的學費。”專門從事外包業務培訓的張奭揭秘,很多培訓機構老師沒有項目經歷,根本無法設計適合企業胃口”的培訓計劃。
外包人才培養不能光靠學校
外包專業人才的培養有沒有最優解決辦法?吳宏雷認為,最佳模式應該是高校、培訓機構、外包企業和政府共同出力:高校培養技術和語言,提供部分費用;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培訓機構強化實訓;外包企業提供實訓案例。
事實上,很多外包企業也擔負起了人才培養的任務。軟通動力執行副總裁李波說,現在的客戶不僅要求勞動成本廉價,更希望提供行業新的見解,人才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而人才培養不能光靠學校,企業特別是整個行業必須擔負責任。作為優秀的服務外包企業,必須把工作場所與培訓場所合二為一。”
文思創新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吳建為大學畢業生支招:求職時,可以降低期望值,不妨先在二、三線企業立腳,有了幾年工作經歷再進一流企業,會比一步登天”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