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軟件產業發展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當時,大連以國際化的策略來推動軟件業發展,以國際大公司引進及其與國內公司的合作為主要措施。夏德仁認為,這一戰略適應了當時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轉移的趨勢。大連在初期階段我們打的牌就是國際化的品牌,就是要爭取更多的國際訂單能夠到大連來。”
正是抓住了這一產業轉移的機會,大連的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十年來獲得了高速成長。官方數據顯示,2009年,大連軟件及軟件外包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軟件出口14億美元,增長30%以上。
但與中國的許多受益于國際產業轉移而高速成長的行業一樣,大連的軟件產業面臨的挑戰已經日益凸顯。夏德仁坦言,金融危機后,國際市場的萎縮對軟件外包服務業帶來了較大影響,另外,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增大,勞動成本的上升,帶來了競爭力的減弱。
當然,夏德仁更希望從挑戰中看到機遇。他指出,國際經濟低迷,世界大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會將更多的外包業務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此外,每次金融危機之后,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技術革命,特別是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方面會有新的增長點產生。
而更重要的機遇,夏德仁認為來自于國內市場。由于我們國家擴大內需,中國國內的軟件市場急劇膨脹,增長速度非常快,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IT服務和軟件的巨大市場。”
為此,大連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夏德仁介紹說,這些政策包括,鼓勵國內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兼并研發團隊來推進自主創新;開拓國內市場,讓更多本土公司能夠奪回被跨國公司所占據的國內市場份額;面向國際、全球來吸引更多的高層次的人才;培育本土的跨國公司。
遼寧省和大連市兩級政府將會為企業的海外并購行為提供大幅度補貼。夏德仁說:省市兩級政府對到國外兼并企業,特別是軟件企業的兼并行為,提供40%的資本金的補貼,就是兼并企業花出的100塊錢我們要給他40塊錢的補貼。省里拿出20塊錢,市政府再拿20塊錢,支持企業到國外去兼并高科技企業。”
夏德仁希望,通過并購可以達到購買對方的研發團隊與核心技術,同時擁有對方的市場與營銷網絡的效果。
而在本土跨國企業的培養上,夏德仁向新浪科技給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數據:要在大連產生四、五個5000到1萬人的大型跨國公司,在大連注冊的跨國公司,來從事全球化的業務。今后還會產生上萬人以上的一些跨國企業。”
夏德仁被媒體廣為關注的還有其學者型官員的背景,作為經濟學者的他曾任教東北財經大學并至校長。而人才的引進也是大連軟件業發展的重點。夏德仁說,大連要面向國際、全球來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
在夏德仁看來,大連軟件業中最富感染力的,是大連軟件園或者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下班之后的場景,年輕人夾著包從辦公樓出來,生龍活虎的形象讓我的印象非常深,我覺得代表大連今后發展的希望,這些人才是大連今后發展的最寶貴的人力資本、最稀缺的資本,我看到他們就看到大連城市發展的未來。”(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