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服務外包市場不僅會給企業帶來效益,更重要的是為地區金融業發展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上海正在創建一流國際金融中心,金融軟環境”建設不可或缺
金融行業的服務外包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一些金融公司為節省成本,將打印及記錄等一些業務外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源于專業化分工深化的企業管理革命,以及三次產業內市場競爭日益殘酷的壓力,發達國家出現了新一輪金融服務外包浪潮,外包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覆蓋了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等各類金融機構。
謀求低成本是所有服務外包迅猛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隨著市場競爭的日漸加劇,企業只有更加專注于自身的核心業務,更高地利用社會化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比如以管理水平著稱的美國GE公司總部只有170多人,大量的非核心業務全部外包,為公司發展減輕包袱”。這個道理在金融界也是一樣,不少參與其中的金融企業都獲益匪淺。德勤咨詢的報告顯示,2007年半數以上的金融機構通過服務外包節省了40%的成本,而這個比例在2003年只有33%;外包節約的成本也從2003年的5億元上升到2006年的90億元。
目前在國際上,人均推動金融資產規模”與人均創利水平”是衡量一家金融機構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中國工商銀行(4.23,0.00,0.00%)雖位居市值全球第一,但這兩項指標卻無法與國際上先進的同行相比,可以說是大而不強”。要提高核心競爭力,一方面需要轉變管理思路,接受國際上先進的理念;另一方面就需要培養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環境,特別是鼓勵一大批優秀的專業外包服務企業產生。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外包服務還很不完善,目前國內的金融服務外包主要集中在IT業,業務范圍過于狹窄,缺乏更細致、更全面的外包服務。以檔案管理為例,目前各金融機構的文件檔案數量已呈幾何倍數的增加,而隨著市場的規范和國際化,對檔案存放管理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企業自身檔案管理的硬件”和軟件”無法滿足專業的管理要求,檔案存儲管理的服務外包就成為這一困境下的唯一出路。
除此之外,檔案管理服務外包還有助于金融機構實現完善的災難備份。以9·11”事件中紐約交易所為例,紐約交易所的前身CSCF在1993年經歷了世貿中心車庫爆炸案,后來吸取經驗教訓,制訂了災難恢復系統(BCP)計劃,該計劃在9·11”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紐約交易所在災難發生后的幾個小時內,迅速在長島恢復了交易。在整個9·11”事件蒙受毀滅性打擊的1000多家公司中,做了異地災難備份的,很快就在其他地方恢復了辦公;而沒有做災難備份的,有的當時就消失了,有的逐漸倒閉和消亡。統計數據表明,至少有一半以上沒有做災難備份的公司,在經過這場災難后完全垮掉了。
災難是瞬息萬變的,關于災變的評估與防范對于任何金融機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企業用高投入應對小概率災難事件,對于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來說,不是最經濟的;并且,絕不可能長期如此。為保證檔案業務工作的連續,就要在需求與投入之間去尋找一個科學合理的方案。而檔案存放的服務外包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相對于商業文檔存儲巨大的外包需求,尤其是高端產業的迫切需求,以前國內市場上的服務提供商可謂是一片空白。因此目前國內金融行業檔案存儲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委托國家的檔案館代為存儲、保管;第二,自建、自管。第一種方式實際是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產物,政府的檔案館主要存放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行政檔案與歷史資料,原則上并不對企業和市場提供服務,目前已逐步減少,明顯難以為繼。第二種模式,因為企業內部缺少大量的專業人才與相關資源,可以說是花大價錢,買了個不完善、不合理的檔案管理,究其原因,是因為這是與專業化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和人均創利水平等理念背道而馳的。因此,在當前,創建專業化、市場化的高端檔案存儲管理行業顯然迫在眉睫,而該產業的興起與完善,必將進一步完善上海的金融服務軟環境。
完善的服務外包市場不僅會給企業帶來效益,更重要的是為地區金融業發展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上海正在創建一流國際金融中心,金融軟環境”建設不可或缺。近年來,上海作為我國首批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正積極落實商務部提出發展服務外包的千百十工程”,出臺了《關于促進上海服務外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如今,把握上海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落實千百十工程”的機遇,積極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意義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