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符合國家轉型發展的需要,對我來說,創造了很好的就業創業機會。”近日在無錫舉行的首屆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應用大賽落下帷幕。在大賽現場,中南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研三學生張金向記者描述了自己的職業規劃,目前國內的計算機編程機構很多,我想將來從事服務外包行業的組織管理工作。”
記者走訪比賽現場時發現,參賽的學生雖然絕大多數就讀于軟件開發、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但是類似張金這樣,對服務外包產業有所了解并樂意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屈指可數。談到該產業的工作性質和行業前景,很多學生更像是霧里看花。
2009年3月18日教育部、商務部出臺的《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服務外包產業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涉及軟件研發、產品技術研發、工業設計、信息技術研發、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等領域。”
承辦此次比賽的無錫市,是江蘇省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之一。無錫市商務局副局長汪行告訴記者:目前無錫800多家服務外包企業共吸納了7萬人就業,到2013年,服務外包人才預計會達到20萬人,從目前的人才儲備情況來看,還有較大的缺口。”
與企業親密接觸才發現學以致用其實很難
李鐵柱2009年畢業于華東交通大學軟件工程學院,目前在無錫一家公司從事軟件開發工作。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企業很少,我想先在外包企業了解一下該行業國內外的最新動向,同時提高技術能力,等到機會合適,再謀求更好的發展。”
積累經驗、能與行業巨頭親密接觸是年輕人共同看重的條件。
今年剛剛從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畢業的陸忠理,由于大學期間參加過微軟校園之星軟件設計大賽”,畢業后被另一家公司微軟事業部錄用,從事軟件測試工作。雖然更喜歡軟件開發,但是目前的這份工作,對陸忠理也有著不小的誘惑,為微軟做軟件測試可以訪問微軟的內部網站,獲取內部管理資料,了解國際大鱷的發展動態。”
但是,工作上手不久后,陸忠理就發現在學校學的知識跟不上企業的要求”。他說:學校只是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幫我們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但學習的內容不夠具體、細化,工作之后,我們基本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由于公司的項目大多面向歐美,陸忠理說,現在他每天還要抽一個小時練聽力、背單詞。
對此,李鐵柱也深有同感。去年11月,他在公司參加了為期兩個月的培訓,學校學習的知識廣而不專,但入職前的培訓會針對我們將來的崗位特性設計課程,學習更有針對性。”在培訓班里進行了物流管理系統研發、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研發、JAVA語言、文檔寫作等技能強化,順利畢業后,李鐵柱在本公司參與研發電信運營支持平臺和在線計費系統。
人才要么培養出來就走了,要么找不到
接包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項目,同時有機會了解企業的內部管理和商業模式,是服務外包行業對年輕人的魅力所在,但這同時也是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無錫一家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高永東告訴記者:員工工作兩三年,技術成熟后,有的被客戶方挖走,有的會另謀高就,作為企業來講,這意味著要付出一些代價。”
李鐵柱所在公司的總經理蔣唯游介紹,服務外包主要有兩種模式,即項目外包和人才外包。其中人才外包就是接包方接到項目,把員工派到企業,這種模式會導致員工沒有歸屬感。基于行業特性,該行業從業人員每年有20%~30%的流動率。
無錫(國家)軟件園管理中心產業發展部部長葉剛介紹,目前我國服務外包行業的從業人員多為低端的標準化人才,一方面是年輕人對該行業缺乏了解,一方面是我們還缺乏高水平的培訓機構。
對于高永東來說,眼下更急迫的問題是,怎樣先把人找到。作為一家提供對日外包服務的公司,對計算機人才的外語技能,特別是日語技能要求更高。高永東說:目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比較好的不多,特別是會日語的非常少。”該公司今年本來有100人的招聘計劃,但由于懂日語的軟件開發人才非常少,所以幾乎沒有招到合適人選。
服務外包行業為什么難以吸納高端青年人才進入,又該如何培養青年人才對該領域的認知?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陳波博士認為:目前我們國家大多數服務外包企業的規模尚小,還處于IT行業金字塔的中低端,除了對日外包項目做得比較規范,面向其他地區項目的服務模式還沒有成型,這些都導致學生對行業的認可度不高,好學生要么出國、考研,要么去微軟、IBM、華為等知名企業。”陳波說,隨著國家對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該行業的發展前景會很好,目前學校也開始注重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增加學生的實訓機會,讓他們了解業務發展模式和行業需求,熟悉行業環境,而不能唯技術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