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改善民生福利的主力軍”
●如果體制政策環境得當,服務業的發展很可能成為經濟轉型助推力
●隨制度堅冰的打破和新技術推廣,新興服務行業及業態將層出不窮
中國將在‘十二五’期末,迎來一個‘服務經濟時代’。”這是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日前發布的《中國服務業發展報告№9:面向十二五”的中國服務業》(以下簡稱《報告》)中所作出的判斷和結論。
服務業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有專家學者分析指出,根據國際經驗表明,在人均GDP達到3000~6000美元之間時,產業結構將發生重要變化,即工業不再是絕對主導,很有可能出現工業服務業并駕齊驅的格局,條件具備的國家或地區還可能出現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
對此,在《報告》的發布會上,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服務經濟研究室主任夏杰長表示,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和名義GDP的持續較快增長,到2010年底中國的人均GDP很可能超過4000美元。而如果體制政策環境得當,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很可能成為經濟轉型的助推力,緩解經濟轉型的陣痛。”
《報告》中也強調,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我國十二五”時期重要的戰略選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一條主線,在我國農業對增長貢獻率相對較低、低端制造業受危機沖擊最大的背景下,保增長重任自然就會落到服務業身上,而保就業則更離不開服務業的大力發展。服務業具有吸納就業能力強、資源消耗小、環境友好等特征,因此服務業的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和重要支撐。
《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預計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大約4個百分點,即占GDP比重約為47%,服務業增長速度可能快于同期GDP增長速度2個百分點。從服務業就業比重看,十二五”期間將上升5個百分點左右,即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比重近40%。十二五”期間的服務貿易總額約為7000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不低于17%。到2015年,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對勞動就業、對消費支出的貢獻都將是最大的。這意味著我國經濟服務化的全面提速,服務業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改善民生福利的‘主力軍’。而這種變化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拐點’。”
新型工業化必須有現代服務業做后盾
《報告》中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工業大而不強,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處于低端的位置,是典型的國際代工模式,附加值很低,究其原因是缺乏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因此,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攀升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就必須有現代服務業作為堅強后盾。
據介紹,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把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作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而來自國際的經驗也表明,先進制造業起飛的翅膀”必須要靠現代服務業聰明的腦袋”來支撐。其實,在我國產業發展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制造業、服務業一手硬、一手軟”,對產業內在規律缺乏認識?!秷蟾妗肪椭赋?,只有控制了微笑曲線”的兩端即價值鏈的高端,才能把握好國際分工的主導權,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我國才能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型。
對此,夏杰長也表示,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和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是有沖突的,解決沖突的出路就是投入要素的軟化”,即更多地以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制造業的中間投入。十二五”期間,低碳化經濟理念的實施將產生眾多新興低碳服務產業,支撐綠色經濟轉型的服務業將獲得很好的發展機會。首先是那些具有低碳排放特征,適應消費者綠色健康消費需求的高端服務行業,比如總部經濟、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等;其次是通過對碳排放量集中的服務行業進行減排改造使其低碳化的服務行業,比如綠色旅游、綠色物流、綠色餐飲、綠色營銷等;最后是直接為碳減排與生態環境保護服務的服務行業,包括碳金融、碳交易以及相關的環保服務、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等。
新興服務行業和業態將不斷涌現
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表明,在工業化中后期,大量生產性服務需求的形成將成為該階段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和最主要動力。
《報告》中也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工業仍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產業分工深化、工業轉型向研發和營銷兩端延伸及服務外包步伐逐步加快,對生產型服務業將產生巨大的需求支撐。此外,受到政府的重視和當前啟動的一系列內需政策的效用延續,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有所增加。可以預期,十二五”期間,需求將拉動諸如商貿、餐飲、醫療、社區服務、文化娛樂、旅游、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在內的消費服務業實現總量擴張和結構升級。
《報告》認為,十二五”期間,隨著制度堅冰的不斷打破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新生服務行業及服務業態將層出不窮,具體表現為:隨著產業鏈重組和專業化分工的不斷深化,生產性服務企業將根據商業環境的變化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經營業態,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服務業和新技術相融合而衍生出的新興服務行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服務方式呈現網絡化、連鎖化、信息化等趨勢,使各種相關聯的結構性要素發揮市場價值,服務的內容和領域將不斷擴展。
近年來,創意經濟、網絡經濟、總部經濟、空港經濟、樓宇經濟、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態在一些中心城市的興起,以及互聯網信息服務、通信增值服務、動漫、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網上銀行等新興服務行業的不斷涌現,就是這種趨勢的最好說明。
延伸閱讀
在向健康社會”轉型中掘金”
雋文
有關資料顯示,美國最大的產業是健康服務業,2006年占到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4%,2007年占比為17%,已經成為美國的第一大產業。由此,美國《財富第五波》一書的作者保羅?皮爾澤預言,全球下一個兆億產業將是健康產業。
在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服務經濟研究室主任夏杰長看來,未來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擴張,城市社會將呈現老齡化、高密度、高流動、快節奏的特點,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健康服務需求的空前高漲。他分析認為,健康服務業很可能是21世紀引導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全民素質提高的重要產業,也是前景光明的朝陽產業。
健康服務業遠比醫療衛生業的范圍寬泛。健康服務業是以生命技術和生物技術為先導,以健康至上理念為指導,涵蓋健康檢查、疾病預防、醫療衛生、營養健康、身體養護、康復治療、身心與精神治療等多個領域的產業的集合。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舉例來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行藥膳、養生以及亞健康的調理,就是因為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服務的迫切需求。
健康服務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像北京市就已經提出,要把醫療健康服務業列為首都七大知識型服務產業之一,來加以重點培育。相關專家也指出,到了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財富社會”必將為健康社會”所取代。不久的將來,我國將會出現一個包括醫療健康服務、醫藥健康用品、醫療保險等與衛生醫療相關的健康服務產業鏈條,不斷滿足人們對于健康和醫療服務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