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資訊網3月14日,2010年,中國軟件產業出口達到200億美元。2006年國家商務部等9部委對于2010年中國軟件出口的預期目標是100億美元。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內,中國軟件出口實現了預期目標的兩倍。事實上,自1995年以來,中國的軟件出口量就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長。而且,據分析家表示,這一數據在未來幾年還將保持下去。
近年來,中國軟件出口步入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出口總額持續增長,出口市場也逐漸趨向多元化。2010年,國家正式將軟件出口納入出口貿易政策體系。
軟件外包成為主流,中國軟件出口要走印度之路?
早在2002年,《紐約時報》就曾經預言,中國軟件企業將在5—10年時間內趕超印度。如今看來,盡管這一預言尚未實現,但是中國的軟件出口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不少業內專家甚至表示,中國軟件出口的春天已經到來了。
然而,縱觀中國軟件出口的概況,我們不難看出,軟件外包是目前中國軟件出口最主流的方式,占據了軟件出口總額的絕大部分份額。2009年軟件離岸外包的出口額達到63.9億美元,占當年軟件總出口額的87.9%,同比增長141%。
事實上,軟件出口從低到高可以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勞務輸出,第二個層次是軟件外包,第三個層次則是知識產權出口。
現階段中國的軟件出口,基本處在第二個層次,即軟件外包階段。所謂軟件外包”,是指一些發達國家的軟件公司將其非核心的一些軟件項目通過外包的形式交給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的軟件公司開發,以達到降低軟件開發成本的目的。近年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不斷加強對海外市場的開發和轉移的規模。在這個過程中,軟件外包”業務迅速興起。
印度正是利用這個契機大力發展軟件外包業務,短短幾年迅速崛起。如今,印度已經承接了美國的絕大部分外包業務,可稱得上是軟件和服務外包大國”。
中國軟件行業內也一直都有這樣的論調,中國軟件企業要走印度之路,靠出口外包來發展自己”。
探索軟件出口的中國路徑
軟件出口的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知識產權的出口,這也是附加值最高的出口之路。這一點在美國做得最為出色。而現階段,中國軟件產業在核心技術、人才儲備、管理水平等各個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都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對外知識產權的輸出上,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和挑戰。
那么,中國的軟件出口,真的只能復制印度模式,把軟件外包當作唯一的出路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印度在外包及軟件人才培養等方面確實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中國學習。不過,印度軟件業起步雖早,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整個產業處于下游,依賴于外國的技術和市場,不能自主發展,更不能保障信息安全,這個教訓是中國軟件業應該汲取的。
所幸的是,盡管困難重重,但是,國內仍然有不少優秀的軟件企業,在探索更高層次的出口路徑。當外包模式成為主流的時候,他們卻在不遺余力地探索另外一種可能——知識產權出口。這無疑是一條艱難而又漫長的道路。有些企業才剛剛上路,有些企業由于自身實力以及對于風險的錯誤預估最終鎩羽而歸,還有一些企業,經過艱苦的摸索和嘗試,終于找到了適合的路徑,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以金山軟件為例。近年來,金山軟件的游戲業務開始布局海外市場,并且已經在東南亞市場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目前,海外市場收入占金山軟件收入的約14%,隨著多款新產品在歐美等海外市場的推出,兩年內,海外市場的收入占收入總額的比重將提升至20%。
事實上,通過輸出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成功打開海外市場的軟件企業,絕不僅只金山一家。以CAD軟件行業為例,在AutoCAD的強勢打壓以及國內其他CAD軟件廠商的貼身肉搏之下,國產CAD軟件企業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同樣選擇了海外拓展作為突圍之路。據了解,自從2004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中望公司的海外出口額連續6年增長超過50%,產品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海外出口,中望在內外環伺的市場競爭中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國內CAD行業海外出口的隱形冠軍”。
在競爭激烈,險象環生的國際市場中,金山和中望等公司是怎樣殺出重圍,并最終占據一席之地的呢?金山軟件非常注重產品的本地化,以滿足不用的市場和文化對于軟件產品的應用需求,例如針對英文市場推出以古羅馬為題材的戰斗類游戲,充分考慮到了海外用戶的文化背景和對于游戲產品的需求。在本地化方面,中望公司同樣做得非常出色。此外,中望公司非常注重代理商的利益,在保護代理商投資,幫助代理商做大做強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并最終打開了海外出口的新局面。中望公司的成功也激勵了更多的中國CAD軟件企業走出去,某種程度上,開啟了國產CAD軟件海外出口的先河。
由于技術以及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約,軟件外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中國軟件出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也不能是軟件出口的唯一道路。倪光南院士曾經明確指出,在軟件出口方面,除了像印度那樣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以外,還應大力推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出口。而金山、中望等公司的探索,也讓我們看到了軟件出口的另外一種可能。在軟件外包之外,只有更多的企業進行探索和嘗試,中國的軟件出口之路才能變得更加健康和多元,才有可能讓中國智造”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