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國內網絡環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市場,看到了電子商務將給自己的企業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于是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旅程,很多在傳統市場呼風喚雨的龍頭企業,也逐漸將觸角延伸到互聯網上,最近的例子,莫過于蘇寧建起了自己的B2C商城。
但是依筆者的經驗,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之路,卻非坦途,年前筆者曾經寫過一個博客,說筆者的一個發小,在傳統市場創業十年,做出了一定的規模,現在看到電子商務市場的潛力,也想在電子商務市場上二次創業,開辟新的天地,然而困擾他的有兩大問題,第一是對于企業老板和經營團隊,電子商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而且又被以前的很多號稱幫助企業做電子商務的公司,灌輸了不少錯誤的理念,現在講起電子商務來基本是一頭霧水加上心有余悸,第二,都知道電子商務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二次騰飛的機會,但是誰來做、怎么做都是一片空白,就算是企業老總認識到了、弄明白了,下面也沒有一個成熟的可信的執行力強的團隊來操作,因此很多企業就像是我那位發小一樣,想了很多年,依然還只是在想。
其實誰來做和怎么做,歸根到底是誰來做的問題,在我接觸到的傳統企業電子商務進程中,一般說來,這個牽頭做電子商務的人是兩類,老臣子和空降兵,老臣子對內倒是很熟悉,可惜對外一團糟,我一個同事曾經很斬釘截鐵給我說,再也不會相信傳統媒體搞網絡,就是被傳統媒體當時搞網絡的人嚇怕了;第二類人對外倒是很熟悉,可惜決策權不在他們手上,基本會落下一個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凄涼走人下場,很多在電子商務領域摸爬滾打獲得一定成就的,被高薪請到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最后大都是灰頭土臉的離開,這里面很簡單的道理,決策人或者說決策團隊都不懂互聯網,你懂互聯網越多,其實死得越快。
于是這就是一個悖論了,傳統企業想在電子商務上有所成就,卻受困于沒有合適的人來做,只能望洋興嘆,而合適的人卻控油一身本事和報國熱情,無力施展。這其實是目前困擾我們傳統企業電子商務進程的根本癥結所在。
這是一個社會分工精細化的時代,原來我們親力親為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找到更為專業的服務商幫助我們完成,比如洗衣服我們可以去干洗店,打掃房間可以請家政公司,買賣房屋可以到中介公司,吃飯可以去飯館酒家,很多時候,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遠比我們自己做得好,而且由于這是一種買賣雇傭關系,彼此的權利義務都很清晰,反而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內耗,各盡其責,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企業電子商務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就拿上次我發小說的他們公司的電子商務來說,當時我們就其實聊了很久,并沒有把具體怎么做商量清楚,但是有一件事情商量清楚了,就是如果要做,他會請專業的人士來做,簡單說,就是把這件事情外包出來,當然,要老板下這個決心,也是需要時間的,至少到目前位置,我這位發小還沒有動靜。
其實國內早有這樣的專業公司存在,這幾年來,在手機生產業領域,我們可以看到摩托羅拉、諾基亞、HTC等都在電子商務領域進步神速,而在這些品牌的背后,一個叫做興長信達的電子商務外包公司功不可沒,這家創立于2001年的企業,成功運營了摩托羅拉、諾基亞、索愛、HTC等品牌的電子商務業務,是這些品牌電子商務成功的幕后推手。
在國外,也有這樣的樣板企業,199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GSI公司,就是專門為傳統品牌商、制造商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外包服務商,2009年營業收入已經做到10億美元以上,全球員工超過5500人。
電子商務外包,無外乎兩大優勢,一是外包服務商有充足的電子商務經驗,可以根據企業和產品的特性實施有針對性的方案,二是獨立的外包服務商不會受到企業內部的因素牽絆,可以避免企業內耗產生的負面影響。
從目前的趨勢看,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之路,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財大氣組型的,可以自己組建團隊,不過要拆分成獨立的運營體,和傳統業務運營徹底分開;一種是將自己的電子商務這一塊業務整體外包出去。
我相信電子商務外包這個市場會越來越熱,一來是因為電子商務的潮流不可逆轉,二來是因為沒有幾個企業有足夠的精力和實力成立一個專門的電子商務分公司來從事這塊業務,還是那句話,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興長信達的例子來說,最近他們不就又接下了蘇泊爾淘寶商城專賣店的運營嗎?這樣的示范作用下,相信會有更多的品牌這樣做的,也許這將催生一個新的電子商務外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