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報訊 (王剛 郎章正 王卉 陳治) 今年我市將進一步抓管理、建制度、強服務,積極探索敬老院運行管理新機制、新辦法,重點在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等方面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我市五保供養水平。昨日記者從我市民政部門獲悉,一些鄉鎮敬老院已邁腿先行,將服務外包,高薪聘請專業人士管理五保老人的生活;同時計劃運用市場經濟手段,盤活敬老院資產,走出一條鄉鎮敬老院發展的新路子。
服務無微不至 生活快樂安康
83歲的夏成友老人一生坎坷,無兒無女,年紀大了后,就住到了南崗鎮敬老院。今年1月下旬,住進了蜀山區金色家園養老中心(在南崗敬老院基礎上建設的,是合肥市515”民生工程的重點項目)的二層小洋樓里。這里不但環境優美,條件很好,生活相當愜意,而且還受到了貼心的照顧。
在該養老中心,老人們在中心的日常生活都有專門人員料理,衣服被子有專人清洗,小病在中心的醫務室即可就醫。食堂的伙食菜單都是根據老人的健康要求設計的,每天都有不同的安排。中心還依據老年人的需求開展各類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確保老人們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破解養老難題 開展服務外包
目前,合肥市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71.65萬,占合肥市總人口(合肥市常住戶籍人口494.95萬)的比重為14.48%。據調查,我市90%的家庭采取家庭養老的方式,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鄉鎮年輕人出去打工,老人養老的問題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截至2010年底,全市實施515敬老工程”項目71個。按照規劃建設原則,每個鄉鎮建立的敬老院規模在200張床位以上,但因目前鄉鎮敬老院主要針對鄉鎮五保戶和三無”老人,有一大半床位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并且,過去政府大包大攬下的敬老院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很多敬老院的院長都由退休人員擔任,自己本身也是需要照顧的對象,更缺乏專業培訓。
如何讓515敬老工程”突破傳統管理模式?今年1月26日上午,坐落在合肥蜀山區南崗鎮的金色家園養老中心”正式開業。該敬老院注重創新,公開從社會選聘養老中心主任,公開招標有資質的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經營管理。物業公司進行食堂、安全、衛生、綠化及公共秩序管理,院長負責對老人進行身體護理、心理輔導、文化娛樂及健康教育等。
院長汪冬梅今年38歲,以前在安慶有過幾年養老院從業經歷,自從上任后,要求敬老院的工作人員都要接受專業化的培訓和考核后才能上崗。現在,老人的衣食住行,甚至到心理輔導,養老中心的服務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如何走得更遠 尚需努力探索
合肥市民政局局長方東屏認為,這種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介入的模式,將成為各種社會事業發展的途徑,值得肯定。但是,政府將服務外包給企業,并不是卸掉包袱,而是通過另一種方式來有效改善民生,因此政府應該承擔起加強監管和制定服務標準的職責。
同時,養老業利潤微薄,如何在敬老院和企業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讓農村敬老院服務外包的模式繼續走得更遠,這是當前合肥市民政部門正在考慮的一個問題,比如利用農村敬老院良好的自然環境,在每個敬老院按照一定比例拿出床位給企業,向社會提供有償養老服務,以此補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