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海口市、洋浦經濟開發區和澄邁縣被海南省政府認定為海南省首批省級綜合出口基地”。今后,海南省商務廳還將新認定一批出口專業基地或綜合基地,并爭取將其納入國家級出口基地支持范圍。這些舉措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海南外貿正通過發力出口基地建設,尋求更快地優化外貿發展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
外貿升級之需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海南外貿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05年,全省進出口總額不到26億美元,去年全省進出口總額已增長到108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省外貿同樣表現不俗:進出口總額近28.4億美元,同比增長51.4%,增幅在全國排名第七位,較全國平均增幅高出21.9個百分點。
但是,海南省外貿結構矛盾依然存在。在出口商品方面,機電產品國際貿易是衡量一國參與國際分工能力和對外貿易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但目前海南省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機電產品出口額僅占外貿出口總額的15%左右,遠低于全國59%的平均水平。
在出口企業方面,海南省一批出口企業面臨著設計、品牌、銷售通道、物流成本等瓶頸問題,企業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品牌影響力不夠。以水產品出口為例,雖然海南省羅非魚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二位,但品牌推廣欠缺,以至于目前大量羅非魚淪為一些品牌產品的原料魚。
破解海南外貿的發展困局,有待于大力培育出口重點產業和龍頭出口企業。出口基地作為促進自主創新、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被放在了發展的重要位置。海南省將通過出口基地建設,在省內培育一批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提高對外貿易競爭力。”省商務廳廳長葉章和說。
因勢利導之舉
從海南省外貿發展歷史可以看出,外貿發展依賴于產業的發展。目前,浙江等部分省份正將出口基地作為外貿發展的根本,紛紛通過出口基地建設不斷提高產業聚集度和國際競爭力,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
其實,在出口基地發展條件上,海南省已具備了一定的產業集聚和特色發展基礎。產業集聚方面,我省外貿主要集中在海口、洋浦和澄邁三地。去年,海口市外貿進出口額為39.45億美元,洋浦經濟開發區為61.7億美元,澄邁縣為1.77億美元。三地的進出口額合計達到102.92億美元,占全省的95%。另外,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也逐漸形成。
產業特色方面,三地也各具特色。海口市的太陽能光伏、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醫藥、電子信息、機電制造、水海產品和食品加工等產業發展較好;洋浦經濟開發區有石油化工、漿紙、精密軸及組件等產業;澄邁縣有軟件信息、水海產品加工、新材料等特色產業。
沒有龍頭企業,成就不了成功的出口基地。近些年來,海南煉化、海南英利、金海漿紙等大企業陸續進駐海南,產品出口形勢喜人,這些都將為我省外貿出口基地發展起到良好帶動作用。
推進調控之手
目前,海南省外貿企業普遍存在自主品牌少、研發設計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不高等結構性問題。建設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將幫助企業在提高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同時也降低相關成本。為此,外貿公共服務平臺被視為建設出口基地的關鍵。
按照外貿性強、公共服務好、行業領先、好中擇優”的原則,海南省已認定了首批19家重點外貿公共服務平臺,這些平臺將通過優惠服務,對解決行業發展中的瓶頸和共性問題發揮作用。比如軟件服務外包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將通過虛擬服務外包園區的形式,將大量的服務外包企業和人才聚集起來,從而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解決海南生態軟件園區等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
海南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省將多管齊下,促進出口基地的建設,包括出臺出口基地建設和管理相關辦法;明確基地內重點發展產業;對于不同的商品和產業,要求相關市縣制定具體的發展規劃和支持措施,建議有條件的市縣制定扶持出口基地發展的具體政策和措施;整合基地內各類資源,優化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