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蕾報道 昆明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在哪里?應該如何發展布局?政府需要提供哪些服務?近日舉行的昆明市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研討會暨軟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交流會提出,昆明將依托現有優勢行業打造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基地,以服務外包產業促進自主創新。
本次交流會探索了軟件與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建議通過建立政府、企業與高校合作機制,推進昆明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
自2008年申報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以來,昆明市先后出臺多項措施推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此次會議提出,昆明要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研發外包、金融服務外包、人力資源外包等優勢外包行業。在發展布局上,依托大學園區實現校企合作,依托高新區、經開區、呈貢新區,借勢發展,依托信息產業園和出口加工區,借力發展。加快推出一批服務外包產業孵化園,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孵化和產業化有機聯系,人力、技術、人才、政策資源集聚,產業與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服務外包產業布局。
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政府要做好服務保障,盡快成立服務外包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及制定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推進相關招商引資工作,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人才培訓提供便利和支持,解決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匱乏的問題。構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切實保護服務外包發包商的合法權益。
專家觀點
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
本報訊 記者張蕾報道 雖然已經具備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的基礎,但是中高端人才匱乏仍然是‘軟肋’!”在昆明市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研討會暨軟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交流會上,來自政府相關部門、企業以及高校的多名軟件服務外包專家認為,要把昆明建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服務外包本地化基地,必須加強人才培養,并建立一套標準化服務體系。
去年出臺的《昆明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力爭在3-5年內,把昆明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服務外包本地化基地,以及我國在岸服務外包有競爭力的城市之一。但是,昆明市從事承接服務外包業務規模較大的企業僅有10多戶,主要服務本國市場,同時承接部分美日和東南亞的外包項目,對GDP的貢獻率很小。
針對這種情況,云南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姚紹文博士提出,除了要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還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服務外包人才。他認為,目前既懂技術又懂語言且具備項目經驗的技術人員只占10%,這是外包人才結構上的最大問題。服務外包產業的人才培養共贏模式需要四方合力:即高校培養大學生相關技術和語言能力,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外包企業提供實訓,培訓機構強化實訓。這種面向工業需求的模式可以有效解決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滯后于行業發展的困境。軟件服務外包專家劉文海建議,建立一套完善的行為規范,為客戶提供標準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