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日舉行的第四屆全球外包大會上,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正邁向多元化、全面化發展的新格局,但未來發展仍然面臨著三大瓶頸”。
多元化全面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規模快速擴張,服務外包結構不斷優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介紹說:近5年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截至2010年底,全國服務外包企業超過1萬家,國際外包合同執行額403.3億美元,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156.8億美元,服務外包從業人員達到232.8萬人。”
霍建國強調,我國服務外包業務競爭逐步由低端服務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產業咨詢、研發服務外包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業務比重不斷增加,ITO(信息技術外包)、BPO(業務流程外包)以及KPO(知識管理外包)所占的比重分別為60.2%、23.4%和16.4%,形成了ITO為龍頭,BPO和KPO為兩翼的聯動發展格局(如左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表示,當前全球服務外包中,傳統的信息技術外包有逐步下降的趨勢,而業務流程外包以及知識管理外包因技術含量高、涉及領域多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委員會主席鄭雄偉表示,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已經形成了動漫、軟件、物流、金融、生物醫藥等多領域同步發展的多元化、全面化發展的格局。
與此同時,專家表示,近年來一些服務外包基地正逐步從沿海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轉移也從地域上折射出中國服務”正邁向全面化發展格局。
三大瓶頸”亟待突破
我國憑借成本低廉、人力資源豐富、經濟穩定、政府支持等眾多優勢成為最具潛力的離岸外包目的地之一。但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仍面臨著缺乏專業人才、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和部分城市定位不明晰等三大瓶頸”。
首先,目前中國許多城市發展外包服務仍存在著專業人才供求存在結構性矛盾。安徽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副主任陳凱告訴記者,服務外包企業普遍存在著用人難、育人難和留人難,主要表現在現行教育體制培養的人才缺乏項目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與企業需求相脫節。
同時,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缺乏大型國際化、集團化的服務外包企業。鄭雄偉告訴記者,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剛剛超越100億美元,和印度的500多億美元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2010年中國軟件[17.31 -1.37% 股吧]出口20強企業服務外包業務總額為19.6億美元,還不到印度塔塔公司一年的業務量。”鄭雄偉介紹說,塔塔公司有16萬員工,而目前中國企業中沒有一家員工數達到這個數目的十分之一。”
此外,部分城市發展思路不明晰也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整體發展形成障礙。專家表示,不少二三線城市在發展服務外包企業時跟潮流”,經常一哄而上”,沒有認清自己的發展優勢和重點。
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服務外包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面對發展瓶頸”,應多管齊下讓中國服務”成為中國新的競爭優勢。
首先是要營造良好的服務外包發展環境。目前,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已經接近尾聲,不久即將發布。”霍建國表示,商務部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推動出臺新的發展政策,并力求從稅收、人才、資金、投資準入等方面為各地服務外包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政策,營造服務外包發展的公平競爭秩序和良好發展環境。
二是要繼續發揮示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除中央出臺的支持政策外,服務外包城市也應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示范城市創新體制和機制。
三是要積極促進產業和企業的集群發展,進一步穩固現有產業發展基礎,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力爭在軟件外包、金融外包、通信外包、醫藥外包等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是要大力培育服務外包的人力資本優勢。鄭雄偉表示,要加大對相關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強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建設,加強對各種人才的培養;改善服務外包行業自身的軟硬件建設,吸引并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