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5月26日電(記者屈凌燕)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門,金融服務業近年來獲得了迅猛發展。記者從日前在杭州召開的"金融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研討會"上獲悉,浙江政府、高校和企業正在三方聯手創新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來解決目前金融服務外包產業面臨的巨大人才缺口。
全球金融服務業的外包規模急速增長,尤其金融危機后,國際金融機構出于削減成本考慮,后臺業務如數據處理、資金清算、應用開發、呼叫服務等成為新的外包熱點。中國的金融服務外包產業剛剛起步但發展迅猛,2010年在岸金融服務外包市場達到450億元人民幣。
然而,隨著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的深入發展及服務領域的不斷擴展,金融服務外包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顯,據國際咨詢機構麥肯錫預測,未來5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尤其是離岸服務外包將面臨34萬合格人才的缺口。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金融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研討會"上,杭州師范大學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陜西師范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國內開設金融服務外包專業的高等院校,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塔塔咨詢服務公司等跨國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圍繞培養高質量國際化金融信息服務外包人才與推進我國服務外包高等教育等主題進行探討。
信雅達公司副總經理孫捷深有感觸:"企業業務量上升,最急需的就是合格的雇員,但每年優秀的畢業生畢竟有限,特別在復合型人才、實踐型人才方面非常缺乏。"
"目前國內的金融信息服務專業僅涉及少數高校,而且多為金融專業應時轉型而來,還處在起步階段,一些課程設置并不適應實際要求。"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陳永強認為。
記者了解到,浙江正在探索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務外包企業三方合作,形成以企業為核心,政府、學校和科研單位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據悉,杭州師范大學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在2010年推出了金融服務專業方向本科,《金融軟件開發》《財務管理服務》等數十個課程是校企合作嵌入式課程,學院還邀請業內知名企業的管理人員前來授課,并讓在校教師到企業相關企業從事實務工作,雙向交流促進課程合理設置,授課理論結合實際。
2010年浙江省經信委、浙江銀監局等7個部門聯合簽署《關于推進浙江金融業信息服務外包合作備忘錄》,金融機構和浙江省軟件、信息服務企業的廣泛合作,加快了浙江省金融業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