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浦東來說,發展高端的服務外包業態是市場的選擇。”上海浦東軟件園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軟件對外貿易聯盟秘書長肖文彬近日對本報表示,上海的高商務成本讓浦東的企業越來越傾向于選擇高附加值的業態。
根據IDC的預測,到2015年服務外包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美元。但這一潛力巨大的領域,國內各地的競爭也相當激烈。浦東新區則在近日發布了《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下簡稱計劃”)。
成本之困
上海服務外包的產業規模約為全國的1/10,浦東又占據了上海的半壁江山”。2010年,浦東企業外包簽約金額16.34億美元,接包執行額8.96億美元,分別占上海市總量的59.3%和51.1%,并比上年增長99.25%和53.09%。
但較高的增長率并不能讓浦東新區感到輕松。在享有國家從財政、稅收、金融、知識產權保護等30多項政策支持的21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長三角最為密集,上海面臨南京、杭州、蘇州、無錫等地強有力的競爭。
上海的企業無疑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肖文彬說,因為發包商只會按照市場價格付款,不會考慮這種城市差異帶來的利潤降低。”
據浦東新區商務委員會服務業發展處處長李宇宏介紹,服務外包產業的特點是輕資產、重人才”,行業中人工成本占到企業成本的70%-80%。
上海商務成本高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房租、工資這些成本都比周邊地區要高。”上海新致軟件有限公司政府及行業事務經理劉德光向記者表示。如果只進行簡單的編程、測試工作,企業的利潤乃至可持續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
以軟件外包行業為例,雖然目前年增長幅度在20%左右,但企業整體規模還比較小,年銷售10億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肖文彬表示,企業必須往自主知識產權方向轉型,這樣才能讓自己在產業鏈中獲得更高的位置,增加附加值,從而增加利潤率。”
差異化競爭
浦東需要與其他區域進行差異化競爭。”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騫芳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概括浦東困境的解決之道。
我們現在鼓勵企業向中高端轉型,同時著力引進一些附加值高的企業。”李宇宏說,上海是人才高地,其國際化的優勢便于吸引有海外工作經驗、熟悉海外市場的高級人才。
目前,浦東新區已經將部分附加值較低的低端信息技術服務外包(ITO)向昆山等地轉移,而著重發展以金融服務為主的商務流程外包(BPO)及以醫藥研發為主的知識流程外包(KPO),后兩者都是緊密結合浦東自身優勢和產業特色的選擇。
浦東原先的外包企業主要是依靠人工成本低的優勢,凈利潤率比較低。而現在這個優勢逐漸削弱,所以浦東的發展可能是與無錫、蘇州有著不一樣的業態。”肖文彬說。
據悉,浦東將打造一個服務外包交易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吸引一些大的企業直接選擇浦東的企業進行對接。李宇宏向記者透露,這一構想作為主要任務也被寫入了《計劃》之中。
浦東是有條件發展這樣的平臺的。”騫芳莉認為,浦東有大量的產業園區和平臺企業,具備實現平臺經濟”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