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屆中國(蘇州)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投資促進年會的歡迎酒會上,蘇州市副市長黃欽儼然變成了一個大Sales。他一邊敬酒,一邊向老外做廣告:非常歡迎您的到來,希望您能發包到我們這里,希望我們以后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我們會努力為您提供有利的發展環境。”希望以后能在蘇州看到你們發包。希望蘇州能滿足你的要求,我相信蘇州能做到。”
與黃欽相熟的人士告訴記者,在成為蘇州市副市長之前,黃欽就一直以敢拼”著稱。
1992年,黃欽任兵希鎮農工商總公司總經理。為學習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經驗,當時兵希鎮黨委書記胡壽萱牽頭和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在兵希建立了類似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兵希開發區,并委派黃欽做負責人。起初,在兵希的小開發區,黃欽沒有辦公室,工作人員也只有他一個光桿司令”,但他整日風風火火,很快就引進了珠海一家企業,賺了15萬元。
時任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的宣炳龍看在眼里:這個年輕人有股拼勁,于是把黃欽收做關門弟子”。
黃欽也以宣炳龍為榜樣,模仿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自費開發模式,把賺來的第一筆錢拿來修路。可修路過程中又偏偏遇上大雨,沖毀了路基,黃欽就帶著一幫人徹夜在大雨里搶修路基。穩健實干的黃欽不乏幽默:‘昆山之路’的成功就在于有路,有路才能帶來黃金。”黃欽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說。能把黃欽變成黃金,是我的夢。”他笑言。
30多年來,黃欽已經從兵希鎮有機化工廠工人成長為蘇州市副市長,他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潮起潮落、跌宕起伏,基層工作經驗也給了他敏銳感和豐富的經驗。
蘇州市商務局的一位領導告訴本刊記者:黃副市長非常親民,沒有架子,是典型的服務型政府官員。”因為太忙,很多領導的名片上可能只印著辦公電話,黃副市長的名片上印著他的手機號,還有郵箱地址,就差家庭地址了。”
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在產業規劃中高舉新產業大旗,而外向型經濟發達、高科技產業密集、海歸高層次人才眾多的蘇州,面臨著怎樣的產業轉型?蘇州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是什么?蘇州在經濟發展中將如何協調優質傳統產業、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系?對于軟件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第二梯隊”的評價,蘇州是否認同?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政府的職能又將如何體現?
喜新不厭舊
CEI:目前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普遍而熱門的話題,但轉型需要一個過程。蘇州引進了大量科技企業,也在培育新興產業,但土生土長的傳統產業仍占有相當比重。蘇州如何協調優質傳統產業、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關系?如何讓引進的新技術企業通過合理配置,帶動已有企業共同實現產業升級?
黃欽:2010年,蘇州工業總產值已高達28000多億元,在全國僅次于上海。在工業用電這一單項指標上,蘇州更是已經超過上海。
蘇州需要產業轉型升級,但蘇州喜新”不厭舊”。我們仍在推動蘇州的制造業蓬勃發展。在這樣的制造業發展規模基礎下,如何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加快轉變發展方向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土地、能源、環境等諸多制約因素,也倒逼著蘇州加快轉型升級。
以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正在興起。保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要把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總部放在蘇州。蘇州要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蘇州在培養、培育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蘇州全市ITO、BPO和KPO比例約為5:3:2,初步形成軟件設計、動漫創意、研發設計、生物醫藥、金融數據處理和物流供應鏈管理等六大服務外包產業集群。主要是服務外包,現代服務業的服務外包,尤其是軟件的服務外包。
CEI: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蘇州的外向型經濟一度受挫。蘇州又一次站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是什么?
黃欽:僅僅依靠出口導向有一定的風險性,未來的動力將是創新的戰略,應該加大創新投入,引進人才,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蘇州的外資力量仍然比較雄厚,占蘇州經濟的半壁江山。蘇州政府很重視外資企業的發展。比如這次日本地震,蘇州政府努力幫助在蘇州的日企渡過難關。各地與企業建立溝通渠道,及時解決問題;相關部門成立應急機制,為在蘇日企開通綠色通道,提供通關、商檢等便捷服務;針對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一事一議”,及時幫助解決。對于地震造成的原料采購困難,我也建議他們考慮從蘇州或周邊地區采購原材料或零部件,擴大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
蘇州的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各有優勢。有的本土企業在人力資源和成本管理方面,與知名世界500強企業相比缺少規模和核心競爭力,這方面我們需要做的更多。
進軍第一梯隊
CEI:兩年前發布的《2009中國軟件自主創新報告》認為,北京、上海和深圳是軟件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而蘇州則處于第二梯隊”,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
黃欽:第二是相對而言的。可能在人才上,蘇州是第二,但在產業培育、政府服務、載體建設上,我們始終在瞄準第一來做。國家設了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蘇州已從第八九位進入到第五位。我們的目標是,再有三到五年,我們要競爭到名列前三。我相信,蘇州未來一定能夠很快地在包括人才的各個方面走到第一梯隊。
CEI:蘇州周邊強鄰環繞,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要實現這個愿景,蘇州有什么規劃措施?蘇州的經濟總量早已超過省會南京,誰是蘇州的競爭目標?
黃欽:蘇州不會刻意去跟誰競爭,蘇州的著力點放在大力發展自己上。
目前蘇州的基礎不是很好,規模不是特別大,但成長性非常好。蘇州的產業轉型和國際新一輪的產業轉移非常吻合。有很多知名的跨國公司把外包的IPO、BPO、KPO流程放到中國來做。蘇州作為一個現代化城市要緊跟國際發展潮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推進。
蘇州出臺了三年外包跨越計劃,提出以三年翻兩番的速度來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服務。未來三年,每年這個時間我們都會辦外包投資促進年會,來宣傳推出蘇州。更多地用市場化手段鼓勵本土企業和國際化的公司、服務外包百強千強企業合作,實現發展共贏。
我們還將扶持外包企業做大做強,具體措施有實施服務外包小巨人工程、扶持中小規模企業承接外包業務、積極推進服務外包企業上市。希望蘇州出現更多千人以上的服務外包企業。
人才是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關鍵。《蘇州市服務外包產業新三年跨越發展計劃》中也明確了人才發展目標。蘇州將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設立專門的人才培訓機構,力爭到2013年服務外包從業人員數量達到23萬人以上,累計新增培訓實用人才7萬人、吸收大學生就業7萬人。
我希望這些目標和措施能夠得到企業的呼應,能夠促進這個產業的發展。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CEI:蘇州現在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政府的職能需要做哪些調整?蘇州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這一產業轉型過程中,市長和市場又需要如何來平衡和發揮作用?
黃欽: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上,蘇州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三位副市長為副組長的推進服務外包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舉辦這次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投資促進年會,也是為推進蘇州服務外包產業跨越式發展打造重要平臺。
我相信蘇州是個開放的城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備的城市。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蘇州政府秉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觀念,讓市場起主要引導作用,政府起配合作用。
在蘇州,我們把市長和市場的問題處理得比較好。比如這次活動,我們請的政府官員很少,更多的請的是企業的人,大多數是世界五百強、千強外包企業,國內百強外包企業。這次年會上,我們請的CEO、CIO人數占到總數的50%以上。
政府搭起了這個臺子,目的是讓更多的企業來對接、合作。政府更多的是用市場手段引導產業,用政府資源優化配置,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
CEI:近五年,蘇州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方面有什么目標?
黃欽:蘇州制定了《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提出了到2015年,全市實現接包合同額達到150億美元,離岸執行額達到70億美元,聚集千人以上規模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累計數達到近90家,從業人員累計達到30萬人的目標。
為分階段實現這個目標,蘇州配套出臺了《蘇州市服務外包產業新三年跨越發展計劃》和《關于促進服務外包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一個三年計劃,就是到2013年,實現接包合同額達到80億美元,離岸執行額達到45億美元,千人以上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累計數達到近60家,從業人員數量達到23萬人的奮斗目標。
CEI:這次年會能給蘇州的服務外包產業帶來什么效果?你又有哪些預期?
黃欽:蘇州這次舉辦中國(蘇州)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投資促進年會”活動,就是為了向海內外充分展示蘇州的決心和力度,蘇州要構建服務外包產業區域創新體系”和打造中國服務外包創新強市”,精心打造中國服務蘇州創新”的服務外包品牌,加快推進服務外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未來三年,每年的4月15日到4月17日,蘇州都將如期舉行這樣一個年會。我非常希望這次活動能加深社會各界和海內外人士對蘇州發展服務外包情況的了解,也期待能聽到一些寶貴意見,我們很愿意就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與海內外客商進行廣泛交流,進一步擴大合作空間,實現共同發展。
同時,通過交流學習,我們對進一步提升蘇州的服務外包形象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我很高興,因為我在年會上看到,一批國際、國內知名服務外包企業已經與蘇州企業展開了對接交流,這為推動蘇州服務外包產業輸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