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債務危機標志著全球經濟進入金融動蕩常態化和國際經濟游戲規則重整時期。我們正面臨國際經濟治理中新而銳的任務。可以預見,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的下調,帶來美元走勢的繼續疲軟。人民幣將繼續面臨升值壓力,而中國企業未來幾年將長期應對外需疲軟、匯率升值、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的外部環境。在人民幣崛起、歐元危機、美元走弱所交織的復雜貨幣關系中,國際社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與沖突,匯率大幅震蕩成為進入這個階段的突出特征,貨幣政策協調愈加困難。筆者認為政府應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一起納入匯率問題調控政策集合。
提高利率形成穩健的遠期匯率預期
大資金流入個股(11/8)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 突發暴漲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由于我們長期壓低了利率,充裕的投資需求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被迫提高的投資收益率吸引了更多國際熱錢涌入中國,這個效應的結果恰恰是抬高了匯率升值預期。利率水平進一步提高,重點在于調控投資,不會對匯率產生更大預期。當人民幣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還可以降低國際投機者的預期,有利于形成穩健的遠期匯率。所以利率政策重點是解決國內的投資過熱和經濟結構失衡;同時,為了避免投資與出口下降帶來經濟增長波動,應利用利率政策控制通貨膨脹,引導貨幣政策預期。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長期為零或負的利率政策,一旦處于本幣快速升值的環境中,將使國民經濟迅速滑入嚴重通貨緊縮的泥潭。在那個時刻,利率政策將失去效力。為了保持貨幣政策的鋒利,不能讓負利率的銹跡侵蝕太久。
運用財政政策手段穩定匯率
應盡快形成內需推動型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公共財政支出的增量部分重點投到以下領域: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改善農村的消費環境;實行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事業的改革,以進一步提高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消費意愿,增加消費替代出口。繼續完善稅收政策,廢止外資在稅收政策方面享有的超國民待遇”,減輕資本賬戶順差給人民幣帶來的升值壓力。縮小出口退稅的范圍,同時擴大征收出口稅的商品范圍,對部分產品提高出口稅稅率,例如,在當前我國面臨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壓力的背景下,有必要將更多的資源性產品或高能耗產品列入征收出口稅的范圍,將開征出口稅作為一種替代調升人民幣匯率的方式使用。考慮開征資本流動稅,限制短期國際資本的流動,減緩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大速度。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
一是重視金融服務,盡快推進中國從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轉變。放寬中國企業和居民海外直接投資的范圍、渠道和審批程序,開拓更多的外匯直接投資渠道。資本管理模式應從寬進嚴出”向嚴進寬出”轉變。幫助走出去”企業解決外匯、利率、稅務等方面所存在的風險問題,并提供經驗積累和教訓、分享機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率,使金融資源的跨國流動更加便利。二是進一步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進一步豐富科技興貿的內涵,加快出口自主創新基地建設,更加注重創新能力。建設一批出口創新基地,扶持一批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三是出口商品價格要全面反映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和資源環境代價。鼓勵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規范出口秩序,遏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低價競銷和惡性競爭。擴大出口不能單純靠低成本競爭,特別是不能過分壓低工人工資,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四是努力擴大服務貿易的比重。加快建立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體系,大力培育服務貿易出口企業主體,建立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的中介組織,加強培養服務貿易人才,提高服務貿易出口的產業競爭力。推動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在華跨國公司服務外包業務,逐步擴大中國服務外包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力。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取得國際認證和開拓國際市場,創建服務外包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五是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從國際產業分工趨勢和我國發展水平來看,加工貿易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有發展空間,但是也存在加工鏈條短、增值率低、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獲得利益少,容易加劇貿易摩擦等問題。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加工貿易向上下游延伸,盡快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
積極推動中國企業海外投資
我國政府應制定中國跨國公司中長期發展規劃,以鼓勵我國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和企業走出去”,把國內過剩的生產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出口到國外市場,有效地降低我國出口,避開貿易壁壘,避免貿易爭端。政府應該為企業對外投資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首先要規范信息服務,加強技術援助。同時,要區別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不同需求。一方面培育大型跨國公司以增強國家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扶持廣大中小企業的對外投資,支持品牌和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走出去,在國外重點城市建立海外孵化器,重點選擇和優先支持名牌中小企業自主技術的開發。將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打造成一流跨國公司。其次,從政策引導和扶持方向上形成正確的導向,培育品牌中小企業搶占國際市場,由國家出面整合各方資源,加快供應鏈、采購和制造鏈上的國際化布局。我國的對外投資促進政策應與外交政策與區域合作政策有機結合,采取區域、國別導向與協調措施,尤其針對拉美、中亞、非洲等實現重點布局。第三,建立健全投資促進機構,促進資本內、外流并舉。最后完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有效規范海外投資,建議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問題作出全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