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部署了2012年商務領域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是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推動大型企業、事業單位將內部服務外包給市場化、專業化的服務機構。
業內人士指出,供應鏈服務產業承接企業的非核心外包業務有助于縮短流通時間,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對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都有助力。可是,這個新興的行業在發展中也存在難題待解。
主力資金流入個股(01/11)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 突發暴漲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外包降低成本
對于將企業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一事,深圳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咨詢服務中心總經理劉云秀對本報記者說,這可以幫助企業將優先的資源用于配置核心競爭力上,從而使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更具適應力和競爭力。
仲量聯行北亞區綜合設施管理部總監CameronScott說,在工業設施運營過程中,一家制造業企業所需設備、能源、人員等成本每天需要30元人民幣,而外包之后可節約10%~20%的運作成本。
按照非核心業務外包的思維,IT行業最大的企業HP將銷售、采購、供應鏈服務、制造業等非核心業務均進行外包,而自身則專注于產品的創新以及市場營銷,通過整合使全球合作伙伴的優勢變成自己的優勢,把合作伙伴的資源變成自己的資源,實現其在全球的擴張。此外,非核心業務外包的發展對降低產品價格、擴大國內消費也同樣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促進作用。這種外包業務將原有的中間環節扁平化,提升了流通效率,節約了流通成本,對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消費者滿意度意義重大。”劉云秀說。
劉云秀告訴記者,按照傳統的流通模式,一家大型企業通常會有全國總代理、省級代理再到銷售市場等多個層級,因此流通效率和流通時間都受到影響,一件貨物流通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很漫長,并且隨著流通成本的增加,商品價格也降不下來。
行業發展存難題
雖然外包非核心業務為企業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劉云秀告訴記者,這種業務與管理在中國市場尚屬新興產業,目前在觀念、定位、標準、人才等方面存在難題。企業仍習慣沿用傳統的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方式,而在發展戰略上選擇非核心業務外包的企業為數不多。”劉云秀說,企業和社會當前還普遍缺乏供應鏈思維,大包大攬的做法很難將有限的資金配置在核心競爭環節上,實現企業最佳資源配置。在國際上,已有95%的全球財富1000強企業制定了業務外包計劃。
雖然,我國的服務外包業務正飛速發展,但由于缺乏相應的行業引導及標準規范,供應鏈服務行業陷入了粗放式發展的泥潭。劉云秀說,這一服務行業由于缺乏規范化的行業標準,其發展以及國際市場的服務能力也受到制約。
更為關鍵的是人才短缺,劉云秀表示,行業需要的是具備金融、財稅、外貿等多學科綜合知識的人才,而供應鏈服務作為新興行業,相關的教育和培養還跟不上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