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將具有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吸納就業多等特點的服務外包業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之一。但與上海、大連、無錫等國內領先城市相比,青島服務外包業起步較晚。面對現實,青島的機會在哪里?又如何變后發為優勢?
本報記者 梁旭日 實習生 丁大千
業務額連續3年倍增
因為具有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吸納就業多等優點,服務外包業在國內的產業升級中受到重視,包括青島在內的很多城市都將其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在當前外資外貿壓力日益增大、大學生就業難題尚待破解的形勢下更是如此。
青島市經信委軟件與信息服務處處長周朝陽介紹,2010年,全市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1036份,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1.92億美元,執行額1.56億美元,實現服務外包業務額連續3年倍增,初步形成了軟件開發、動漫創意、數據錄入、人才培訓、工業設計等五大產業集群。
就企業來說,近年來青島的服務外包企業呈現井噴式”增長,企業數量已達167家,一些領軍企業脫穎而出。優創數據以承接美國保險業客戶數據處理為主業,短短幾年已發展到900多人,外包執行額近千萬美元,成為業務流程外包(BPO)的領軍企業。從事研發設計的卡特彼勒雖然只有122名員工,去年外包收入卻達到1611萬美元,成為研發外包(KPO)的領軍企業。
在園區建設方面,青島現已建成市南軟件園、動漫創意產業基地等一批服務外包園區,還有東元軟件園、櫸林山服務外包基地等園區正在規劃建設之中。
還有諸多不足
盡管近年來增速較快,但與國內起步早、發展快的先進城市相比,青島服務外包業沒有抓住發展先機。青島市委辦公廳調研發現,青島服務外包業仍存在總體規模較小、市場發育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業務層次不夠高,缺少市級核心產業園區、園區配套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
就單個企業來看,青島的服務外包企業不僅規模偏小,研發能力也低,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難以承接大型國際外包業務。目前,國際上最大軟件外包公司人數已經達到五六萬人,東軟大連公司人員也超過了6000人,而青島只有一家1000人以上的服務外包企業。
在產業結構上,青島主要從事的是離岸業務,在岸業務少。服務外包產業對日本的依賴度過高,處于產業鏈的末端,如不迅速提升層級,有可能淪為服務外包來料加工廠”。
另外,青島現有的100萬平方米服務外包產業園區分散在市南、市北、嶗山、黃島四區,由20多個大小不一的園區組成,布局分散,不利于形成競爭合力。另外,園區內基礎設施、生活公寓等配套不足,導致較難引進和留住人才。
后發如何變為優勢?
當前,以服務業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發環節轉移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方興未艾”,服務外包業的發展仍處于黃金期”。青島急需了解病因、對癥下藥,爭取變后發為優勢。
青島市委辦公廳調研報告建議,把原先規劃中的從市南軟件園、嶗山軟件園到即墨市鰲山衛鎮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帶,向西延長至高新區、城陽區、開發區,打造環膠州灣服務外包產業帶”。
無錫就是通過打造"環太湖服務外包產業帶",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青島市商務局國際服務貿易處處長楊愛民表示,打造環膠州灣服務外包產業帶”,可以為青島服務外包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腹地和空間,發揮嶗山區、開發區的橋頭堡作用,實現東西聯動、兩端互動。
同時,隨著青島服務外包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層次項目開始落戶,集聚效應開始凸顯。今年9月,包括青島光谷軟件園在內的9個項目集中落戶青島開發區,其中僅青島光谷軟件園一個項目,總投資就達100億元,全部建成后,總建設面積可達200萬平方米,將聚集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500家,新增就業12萬人,新增年產值150億元。
另外,人才積累也給青島服務外包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近年來,青島大力實施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萬千工程”。市政府與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7所駐青高校簽署共建協議,共同培育中高端服務外包人才。引進IBM、微軟、惠普、阿爾卑斯、印度SEED等公司與軟件園合作設立專業培訓機構和實訓基地。在拓譜學院成立了微軟IT學院;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濱海學院、山東外貿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成立了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目前,青島已有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23家,年培訓服務外包人才規模超過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