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來,我國將服務外包定位為重點發展的戰略型產業,以示范城市為主體、以外包企業為落腳點、以政策為手段,自上而下全面推動產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明確的服務外包示范及非示范城市共有50多家,服務外包園區200多家。同時,隨著十二五”的來臨和產業的發展,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各個城市及園區圍繞服務外包產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已經成為一片紅海市場,在產業競爭漩渦中,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暴露出諸多的發展誤區及問題,其中,以同質化的產業惡性競爭為核心及根源問題,嚴重阻礙了整體的產業提升和發展。
城市及園區建設的大躍進”現象
自2006年千百十工程”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服務外包成為各地政府競相發展的一個新興產業。在缺乏對產業的深入理解,以及對本地產業發展基本要素評估的情況下 ,盲目建設外包園區,各地產業發展呈現一哄而上”的現象。國內服務外包城市和園區發展如雨后春筍,僅21個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認定的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就有84家。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2 5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50個城市將服務外包作為本地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并建設(包括原有園區擴建等)了超過200個外包(或者以外包作為主要產業方向之一)的園區。
另外,全國在建和規劃投資的外包園區還在增長,大連就預計投資500億元,建設年產值過千億元的高新區十大軟件園區”。深圳總投資80億, 在平湖建設十個中心兩個基地”以承接香港金融產業的后臺服務基地。成都在高新區投資建金融后臺服務中心。
各地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競爭
目前各示范城市和非示范城市之間,園區和園區之間,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現象:
同質化的產業定位:在產業發展初期,各地發展服務外包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大而全的產業定位,如基于ITO、發展BPO、兼顧KPO的發展和升級”等諸如此類的發展戰略定位層出不窮,而近年來,隨著產業的發展及各地政府對產業認知的不斷深化,大而全”的定位策略已經逐步減少,各地卻又陷入了新一輪的定位競爭當中,即圍繞幾個熱度較高的垂直行業或者水平細分領域展開競爭,如目前國內就有17個城市明確提出以金融后臺為核心發展服務外包產業,27個城市將呼叫中心定為主導產業,展開激烈的聲谷之爭”,而基于云計算這一新興產業而發展云外包的熱潮甚至已經導致了云吃人”現象的出現。
同質化的優惠政策:各地鼓勵支持服務外包產業政策存在明顯的互相借鑒的特征,政策的立足點基本都集中在資金支持、人才培養、企業補貼等方面,政策思路上仍然沿用當年發展制造業的經驗,缺乏區域的特色和對服務外包產業特殊性的研究,因此也就沒有針對性。在政策制定方面,嚴重脫離了本地的稟賦條件和產業特征,在實踐中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參考周邊及主要競爭對手的產業政策,在支持和補貼力度方面進行加大或者制定出不少于國內平均水平的政策。這種同質化的政策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無法形成本地獨特的產業架構及集群,甚至吸引了大批政策尋租的企業候鳥”,造成本地產業資源白白浪費和財政資金的損失。
同質化的手段:在產業促進手段上,各地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即基本都采取建園區、辦會展、出政策、定目標等手段,我們將這些手段定義為常規”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路徑。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招商手段的同質化競爭,即拼政策,拼優惠”,以及沒有產業規劃和目標,完全為招商而招商”,招來什么樣的企業,就形成什么樣的產業,是目前各地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最為突出的特點。這就導致各城市和園區無法形成自身的特色和獨特的產業優勢,招商亮點和競爭優勢,完全處于一種粗放式經營”的狀態中。
同質化的目標:在制訂本地產業發展目標上,是基于行業而不是本地現實,各地基本都采取大而全的目標,而且往往提出幾何基數的宏大產業目標。在重點發展領域上,無論本地優勢和產業基礎如何,均追求BPO和ITO全面覆蓋;在目標地域上,追求歐美和日韓市場全面的地域覆蓋;而且均以離岸外包作為目標的核心。
同質化的客戶:在全球推廣和招商引資上,各地區都集中在國內20家左右的重點外包企業及全球幾十家跨國外包企業上。在很多情況下,同樣一批海外客戶會參加多個城市舉辦的外包論壇。有限的客戶資源,面對眾多的城市競爭,不但增加了招商的成本,而且會造成尋租現象。同時,外包產業龍頭企業的珍稀性造成了招商時只顧各地發展的重點,卻忽視了本地原生企業的培育。
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除了要遵循常規的產業發展路線外,即從基礎設施入手,建設產業園區,搭建技術支撐平臺等基礎IT支持環境,同時,還要把握產業發展的規律和本地的特點,大力培養本地外包人才,構建全面的行業服務體系,才能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壯大,從而形成產業的良性發展。
差異化定位規避惡性競爭
目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產業2.0時代。2.0階段的主要特征是:
獨特的產業優勢定位。各地區應依據本地的資源優勢,包括區位優勢、成本優勢、人才優勢等,以及本地現有產業基礎,形成本地獨特的產業優勢,并強化該優勢體系。
獨特的行業聚焦。徹底改變1.0時代大而全的產業方向,選擇本地區具有優勢和基礎的細分行業,以及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目標地域,形成在細分市場的行業聚焦。
獨特的區域和產業政策。針對區域定位,制定有針對性的產業促進政策和城市推廣措施。
專業化的體系。引進專業服務機構,形成專業化、市場化的產業服務體系。
因此,針對目前國內服務外包產業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鼎韜認為,進入2.0時代,即個性化發展時代的中國服務外包產業要繼續發展,各城市及園區在發展過程中就必須采取差異化的發展戰略。通過差異化的產業定位和發展策略,才能避開同其他服務外包城市和園區的正面競爭與打壓,有效實現發展目標。
差異化戰略的核心就是建立城市及園區在目標服務外包領域有別于競爭對手的獨特競爭優勢。通過差異化戰略的實施,就能夠建立起本地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獨特的市場地位,從而在產業競爭中贏得收益;不僅如此,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以及由此產生的價格敏感性下降將使本地區得以減少政策的價格競爭,同時建立起競爭對手的進入壁壘;在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招商工作中增強與客戶及潛在客戶的議價地位和能力;此外,在面對各種競爭威脅時,本地所處地位比其他競爭對手也更為有利。
3.0產業階段的展望
我們預測在未來三年內,中國服務外包城市競爭的格局將發生進一步的變化,其主要特征就是城市競爭在經歷個性化發展后,將進入以產業培育為核心的3.0階段。
3.0階段主要將以本地原創型服務外包企業的培育為核心特征。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培育本地原創的龍頭企業是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在前二個階段獲得領先地位的城市將會把產業發展的重心從招商引資轉移到本地原創企業的培育上,通過體制的創新和政策的支持形成本地自生式的產業集群。
來源:<中國服務外包>文/ 沙 琦(作者單位:鼎韜服務外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