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經歷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長,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2010年服務外包產業全年合同執行金額達198.0億美元,其中離岸合同執行金額為144.5億美元。服務外包產業呈現出了從面向企業業務流程各環節的服務外包向垂直行業的綜合服務外包轉變的趨勢,擁有垂直行業專業知識的企業將獲得成功,接包商通過強化行業知識,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提升其競爭力。目前,中國在軟件業、金融業、通信業、制造業、生物醫藥等服務外包領域已形成一定的優勢,市場發展初具規模。
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現狀
軟件服務外包快速發展
行業規模持續擴大。近年來,我國軟件服務外包迅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收入不斷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強。以東軟、浙大網新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不斷涌現,營業收入超過十億元。軟件服務外包企業有效地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產品結構,推進品牌的國際化戰略,國際競爭力快速提高。
產業呈集聚發展態勢。我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呈集聚發展態勢,以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重點,形成了中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五大集群——環渤海集群、長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東北集群。
業務向二三線城市轉移。隨著一線城市人力成本及商務成本的上升,軟件接包企業將低附加值業務轉移至二三線城市。轉移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二三線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另一種是在二三線城市尋找長期合作伙伴。國內不少中小型企業組成企業聯盟,作為大型外包企業的下游企業,獲取軟件服務外包的轉包和分包業務。
新技術為軟件服務外包提供新的發展方向。根據IDC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2億美元,未來將以接近40%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使企業看到了新的技術方向,眾多軟件服務外包企業紛紛在新技術轉型上尋找新的發展之路。
電信服務外包處于優勢
近幾年來,隨著電信運營商的重組與轉型、3G網絡以及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新型服務項目拓展等,推動了電信服務業的大力發展,促使電信服務外包市場和規模擴張迅速,并且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09年中國的電信服務外包市場規模達到了451.4億元,比2008年的351.0億元增長28.6%,比2003年的198.1億元增長127.9%。2003~2009年,中國電信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年均增長達到14.7%。電信服務外包在眾多服務外包行業中處于優勢地位,并且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電信服務外包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電信企業為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以及新業務的不斷推出,業務外包需求持續增長。
電信服務外包市場日益專業化與規范化。政府管理的日益加強,外包業務的進一步細分,使得電信外包市場日趨專業化和規范化。
服務接包企業與發包企業的戰略合作關系更加成熟。接包企業不僅成功為運營商提供服務,同時借助自身研發能力,把握前沿技術,引導電信運營商的最優發展。
金融服務外包持續增長
目前,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主要集中在銀行業和保險業外包兩個領域。銀行業外包業務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外包、災難備份外包、銀行卡外包和客戶服務四個方面;保險業外包業務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外包、理賠勘查外包、營銷業務外包等幾個方面。
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類城市:一類是戰略地位顯著的城市,如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金融機構最為集中,發展金融業服務外包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類是地緣優勢明顯的城市,如大連、深圳、廣州、天津、蘇州(昆山)、杭州等,這些城市借助自身的產業氛圍,承接核心城市的金融溢出業務;一類是成本優勢凸顯的城市,如成都、重慶、西安、武漢、長沙等地,以低廉的人力成本及商務成本吸引金融服務外包業務轉移。
隨著金融業前臺業務和后臺業務、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標準流程業務和非標準流程業務分離的趨勢日益加快,未來金融后臺的建設和以各類后臺為載體的服務外包業的發展將持續推進,建立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城市將不斷增多。目前中國金融服務外包發展主要表現出以下特征:
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外包市場趨于成熟,證券業的外包服務正在興起。銀行業和保險業仍將持續釋放大量的外包需求,從以ITO為主導,逐步向BPO、KPO領域延伸;證券業的IT投資日益增加,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證券業的外包服務正在興起。
金融后臺中心建設取得長足進展。金融機構前臺業務與后臺業務的分離日益加速,大型金融機構利用其自建的全權持有的分支企業運營后臺業務成為發展的主流模式。
發包商傾向于將ITO、BPO捆綁,尋找綜合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金融領域外包的商業模式逐漸從一般軟件配套服務進入了運營操作過程承包,運營過程與高技術外包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更完整的外包服務供應鏈。
外包服務逐漸向更細分的專業市場發展。中小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逐步定位于做特定領域的細分市場外包服務供應商,通過提供特殊的專業能力以幫助客戶處理特殊需求的商業功能,比如圖像處理、數據管理、ATM服務、E-banking服務等,獲得競爭優勢。
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獲得明顯提升,開始探索走向國際市場,承接離岸業務。在本土ITO企業努力承接國際金融業發包業務的同時,金融本土BPO企業正努力嘗試走向國際市場,如坐落于上海浦東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正在探索開展全球支付業務。
但總體而言,我國的金融服務外包尚處于起步階段,為了規范行業發展,政府在加強金融服務外包監管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如2010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頒布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包風險管理指引》,引導金融服務外包行業規范穩步發展。
生物醫藥外包初具規模
為了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式發展,十一五”期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選擇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化水平高、開放性強的地區,分批建設了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先后認定了石家莊、深圳、長沙、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昆明、青島、成都、重慶等1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以及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鄭州、南寧、哈爾濱、杭州、南昌等10個生物產業領域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這些基地的建設為我國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根據國創天成的研究顯示,目前國內合同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Organization,簡稱CRO)市場發展比較迅速。2009年我國醫藥外包服務市場規模為85億美元,2010年約為1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由于人才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和政府政策支持,目前中國已超過印度成為亞洲醫藥研發外包首選之地。國內企業以及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將臨床研究外包給CRO公司,我國的 CRO市場潛力非常大。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生物醫藥外包初具規模,主要呈現出如下特征:
發包市場主要來自國際市場,國內需求尚處于起步階段。隨著醫療改革的持續深入,國內的醫藥研發市場將不斷釋放出來,國內市場將是CRO機構未來關注的重點。
海外留學人員創立的企業在市場中表現活躍。生物醫藥領域的認證標準相對嚴格,企業在國際市場承接業務必須達到國際標準,往往有海外背景的領導者在對國際標準的理解方面具有優勢,容易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如上海的桑迪亞、聯友藥業、華大天源等,都是由留學歸國人員創辦的公司。
國內CRO企業規模偏小,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國內CRO企業由于自我創新能力不足和自主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規模普遍偏小,很多CRO企業成為國外企業的加工廠,開展中高端業務外包的企業不多。
化學合成研究具有優勢,臨床外包業務規模不大。我國CRO企業在化學合成、提取與工藝研發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臨床、動物試驗研究的規模不大。化學合成在整個新藥研發外包活動中份額比較小,而對于份額較大的臨床外包業務而言,國內多數CRO企業很難獲得歐美制藥企業的認可。
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的環境污染受到政府關注。生物醫藥研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醫學廢水、廢氣,這些有毒物質的不合理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因而環境保護成為政府對醫學服務外包企業監管的重要方面,生物醫藥服務外包企業也努力采取措施減少環境污染。
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趨勢
十二五”行業發展目標未來我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趨勢,既取決于現有的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也取決于國際、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而形成的新的市場需求。《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對未來幾年我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問題提出了如下目標:
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產業優化升級的新要求,針對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發展的客觀實際,鼓勵發展具有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高創新性的信息技術服務外包(ITO)、業務流程服務外包(BPO)和知識流程服務外包(KPO)。
鞏固提升優勢領域:堅持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加強集聚、擴張優勢,進一步夯實現有優勢行業的發展基礎,著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力爭在軟件服務外包、IT基礎設施服務外包、金融服務外包、通信服務外包、醫藥研發服務外包等領域實現較大發展。
重點突破關鍵領域: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核心,聚焦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關鍵領域,力爭在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制造業服務外包、商務服務外包、物流服務外包以及云計算等領域實現較大突破。
積極培育新興領域:緊緊把握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新動向和新趨勢,著力培育技術和安全要求高、行業成長性好、國際上已經發展成熟、國內發展潛力巨大的醫療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外包等領域。
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行業發展目標,是基于對我國服務外包各個行業發展基礎的準確把握和市場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是未來五年中國服務外包各行業發展的基本目標。
發展趨勢分析
軟件服務外包將繼續得到發展。作為服務外包的基礎性行業,軟件服務外包將會繼續得到發展,這是由于國內外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我國有著豐富的軟件開發和服務人力資源而決定的。根據印度Nasscom2011年度報告”預測,2011年世界IT支出預計將增長4%,IT服務預計增長約3.5%,2012年預計增長4.5%,從2010~2012年IT外包將以約4.3%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離岸外包的增長速度則很可能是它的兩倍;國內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IT服務需求也會大幅度增長。因此,軟件服務外包將會繼續得到發展。當然,隨著沿海地區人工成本和商務成本的提升,部分軟件服務外包業務將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軟件服務外包的交付方式會發生變化,一線城市接單,二三線城市交付。目前,在我國中西部二三線城市如西安、成都、重慶乃至鄭州、洛陽,都擁有大量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它們和沿海示范城市企業聯手,承接境內外發包企業的軟件外包業務。
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將進一步發展。中國的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目前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產業鏈也還處于低端,但是,由于中國擁有較雄厚的生物醫藥研發實力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將會在未來幾年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上海、北京、南京、天津、廣州等實力雄厚的生物醫藥研發基地,其中上海最為引人注目。在被譽為張江藥谷”的上海張江生物醫藥研發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實力較強的生物醫藥企業,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雛形,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新藥創制成果最突出的標志性區域。
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將得到突破性發展。以承接動漫設計制作為主體的文化創意服務外包行業將獲得突破性的發展。目前,從沿海示范城市的上海、杭州、深圳、無錫,到中西部示范城市的長沙、成都,甚至非示范城市的洛陽,集聚了許多動漫創意設計企業,其中杭州共擁有2個國家級的動畫產業基地、3個國家級的動畫教學基地,有200多家在冊動漫企業,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長沙擁有55家動漫游戲企業和300余家動漫工作室,動漫原創人員近3000人,動漫相關從業人員3萬多人。這些動漫設計企業一方面承接來自國外包括好萊塢大片等影視的后期制作業務,同時也在積極設計開發擁有自主品牌的文化影視產品,已先后創造了3個知名動漫品牌——藍貓”、虹貓藍兔”、喜羊羊”。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上海、杭州、長沙、深圳、成都等幾大動漫生產基地,我國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產業在未來幾年將得到突破性發展。
金融服務、通信服務、研發設計服務外包將成為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外包在中國方興未艾。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和中國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服務外包將會擁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其中,在岸服務外包的市場空間將會更大,金融服務外包將繼軟件服務外包之后成為我國服務外包的又一個重點領域。當然,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無論就發展規模還是發展水平,均遠遠落后于印度,中國在金融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等方面還需要做許多工作。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中國的通信服務外包也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廣闊的市場需求和擁有豐富且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是中國通信服務外包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未來幾年以呼叫中心為主要業務內容的通信服務外包將會更快地發展。我們已經注意到,地處中西部連接部的三線城市洛陽,以成本和地緣優勢吸引了中國移動的關注,規劃建設了擁有20,000個座席的呼叫中心,承接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外包溢出業務,開展中高端呼叫中心業務,如電話調研、電話營銷、客戶咨詢、技術支持、數據挖掘、客戶管理等業務;中國平安也已經將數據錄入中心從上海遷到洛陽。今后通信服務外包包括呼叫中心業務地域分布格局是:沿海城市高端服務業務,中西部城市基礎性服務業務。
以工業設計為重點的研發設計服務外包也將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的重點領域。中國擁有眾多的研發設計院所、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以及每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是研發設計服務外包的資源基礎。隨著科研體制改革的深化,大部分機構和人員都將成為研發設計服務提供商,在這一領域印度是無法比擬的。早在十多年前,許多世界跨國公司已經看到中國這方面的比較優勢,紛紛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利用中國廉價而優質的智力資源,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
綜上所述,隨著服務外包新興行業和領域的發展,中國服務外包將從低端業務領域向高端業務領域拓展延伸,產業咨詢、軟件與信息系統架構設計、研發服務外包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業務比重不斷上升,以金融服務外包、通信服務外包、研發外包等為重點的BPO、KPO高端領域將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重點。
政策建議
未來幾年中國服務外包各個行業發展趨勢,固然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和服務企業的基本能力。但政府的扶持與推動仍十分重要,因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加強對行業發展趨勢研究。政府要加強對服務外包各個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入研究,了解重點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與瓶頸,采取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推動重點行業的發展。
改變政策扶持方式,提高政策扶持效應。從理論上講,目前國家對服務外包產業的政策扶持已經非常優惠,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許多服務外包企業沒有享受到,政策扶持沒有得到應有效應。主要原因是政策門檻太高:一是只限于離岸外包業務,二是局限于國家示范城市企業,而廣大在岸外包業務和非示范城市服務外包企業被排除在外。這是傳統的開放政策思路使然,即政策向涉外業務和部分地區開放傾斜。中國加入WTO以后,傳統的區域部門傾斜的開放政策思路已被全方位開放思路所取代,服務外包政策思路也應相應調整,由向部分地區傾斜向重點行業傾斜轉變,從重點扶持離岸服務外包向支持在岸服務外包拓展。
加快制度創新步伐, 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制度環境。在十一五”期間,中央就提出了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服務經濟發展的戰略思想,但結構調整步伐緩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服務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包括市場準入、監管、稅收制度改革滯后。因此,加快服務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是改善服務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也是如此。目前,中央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將改善服務業制度環境重點即服務業稅收制度改革提到議事日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將會獲得一個更加寬松制度環境。
來源:<中國服務外包>文/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 李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