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發包市場的逐步回暖,服務外包產業在經歷了金融危機時期的下降階段后,重新步入回升軌道。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在十一五”時期,經過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依靠豐富充足的人力資源、良好的基礎設施、巨大的國內市場等優勢,成為全球接包市場的重要力量。
從規模增長速度看:產業步入回升軌道,市場發展潛力增大。盡管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末,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開始受阻,但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服務外包行業回升的發展勢頭已經十分明顯。根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服務支出達到了7993億美元,其中IT服務支出(信息技術外包)增長2.9%,業務服務支出增長2.3%。IDC預測到2015年,全球服務支出將達到10157億美元。
從發包地分布看:發達國家占據主導,新興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全球服務外包市場的產業格局仍然以需求方——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為主導,約占了全球市場的90%,使產業格局呈現出中心—外圍”的發展格局。美國的經濟復蘇和因金融危機而抑制延遲的服務需求開始啟動,帶來了市場擴張機遇。歐洲經濟復蘇依舊緩慢,由于經濟尚處徘徊、主權債務危機、財政預算支出的削減、失業率仍然高企等因素,使得該區域在2010年的服務支出在全球所占比重顯著下降。近幾年,在全球接包地市場中占據優勢的新興亞洲國家在發包市場呈現出快速成長勢頭,其中,亞太地區作為2010年度服務支出增長最快的地區,其發包份額已占到全球17.7%。
從接包地分布看:發展中國家占主角,接包市場競爭加劇。近幾年,承接服務外包的發展中國家數量激增,拉美、亞太地區(如:中國、印度、菲律賓、巴西、墨西哥)已成為全球服務外包市場上的重要承接方,許多中小貧困、落后國家(如柬埔寨、肯尼亞、斯里蘭卡等)的服務外包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一方面,大量業務集中于成熟的、較為低端的領域,同質化競爭嚴重;另一方面,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正在快速失去固有的成本優勢,不得不面臨新加入的更低成本承接地的挑戰。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實現差異化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表1)。
從行業分布看:新興領域層次不窮,云計算成技術主導方向。目前,信息技術外包(ITO)仍然是服務外包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市場規模占據全球60%~70%的份額,知識流程外包(KP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發展更快。據印度工商協會估計,其KPO規模在2012年就有望達到1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30%~40%。一些新興領域如醫療領域外包、電信領域外包、人力資源外包、政務外包等市場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中80%的增長將來源于現在的非核心市場組成部分。云計算作為PC機之后,IT領域的最大變革,將成為技術主導方向,推動服務外包全面發展。預計到2015年,全球公共IT云計算服務開支將增加到729億美元,混合年增長率達27.6%。但Gartner公司也指出,對云計算的安全風險顧慮會限制企業近期的實際應用需求,真正需求擴大的轉折點可能將出現在2014年以后。
從服務方式來看:最優解決方案成為新趨勢,服務模式持續創新。受惡劣天氣影響,氣候變化對客戶服務的影響成為2011年的首要問題,對于電力等基本服務來說,地域多元性更加重要,企業需要支持位于不同電力網、不同水源和不同電信網絡的設施。因此為適應客戶的更高要求,單純的離岸模式逐漸被在岸、近岸、離岸的混合模式、多層模式以及最佳地交付策略取代,在定價、工時核算、合作等方面也根據客戶需求采用了更加靈活的商務模式。
從產業要素來看:產業要素全球重新配置、資源進入新整合階段。金融危機帶來了行業的調整,必然也將帶來行業要素的重整。對于有能力和實力的外包企業而言,這也是整合并購的關鍵時期。服務外包企業通過海內外市場并購,收購那些有獨立知識產權或者市場渠道的中小企業,擴大海外市場,同時接收海外下崗”精英,實現人才儲備。
來源:<中國服務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