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軟件園
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
軟件研發與信息服務外包基地
西安軟件園自2001年開園以來,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持續保持了35%以上的增長,已經形成了一核、一軸、一城”的科學發展框架,匯聚了IBM、Inter、NEC、富士通等15家世界500強企業,并吸引了中興、華為、神州數碼等11家"中國軟件百強企業"競相落戶,成為了一片行業巨頭薈萃、高端人才聚集的國際化、現代化的軟件產業沃土。未來,西安軟件園將抓緊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竭力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軟件研發與信息服務外包基地。
創業研發園
打造國內一流科技企業孵化器
中國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際企業孵化器之一。形成了完整的預孵化+孵化+加速培育”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圍繞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需求,提供創業咨詢與指導、投融資促進、培訓、共性技術、項目策劃與申報等20多項專業化服務。是陜西省首家科技企業孵化器,也是國內孵化器的典型代表之一。現擁有由12個創業基地,總面積達57.41萬平方米,培育中的科技企業及留學人員企業共785家。成立19年來,孵化畢業企業405家,培育上市企業4家,轉化科技成果1000多項。
西安軟件新城
打造中國的班加羅爾”
規劃面積約14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 2400多萬平方米,將集中力量,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及高技術服務業,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物聯網、軟件研發、服務外包、數據中心、研發設計、創意產業、總部經濟等,力爭打造綠色低碳、配套齊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城、創新服務業之都。預計到 2015 年,軟件新城將實現產業收入過千億,出口 8 億美元,稅收50億元,世界五百強企業達到 20 家,過萬人企業5家,千人企業超過 20 家,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產業新城。
草堂科技產業基地
建設科技草堂、生態新城”
基地用地范圍20平方公里。將依托總部+基地模式,重點圍繞環保節能等循環經濟技術的開發、生產、配套和電子信息技術制造等產業和精密加工裝備制造等高技術產業發展。到2015年初步建成科技產業發達,20平方公里的開發配套全部建成。商務區初具規模,生態環境優美的衛星新城,成為戶縣的產業新城。
長安通信產業園
打造中國第二大通訊產業基地
該園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以中興通訊等重點項目為支撐,著力打造中國第二大通訊產業基地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通信產業集群。園區計劃用6年時間,打造全球高端通訊產業鏈,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并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為主要特色的全球一流通訊設備研發和生產基地,建成達產后,年產值達到500億元人民幣。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區
三放” 三聚” 三輻射”
與灃東新城共同打造10平方公里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特區。進一步強化高端要素聚集和資源整合能力,實現三放”、三聚”、三輻射”,成為科技資源聚集力更強、創新創業更為活躍、科技服務更為完善、輻射能力更為突出的統籌科技資源核心區。2012年加快推進20萬平方米的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強與西安交大的合作,加快現代制造服務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建設。
陜西西安出口加工區B區
打造一流出口加工基地
陜西西安出口加工區B區2005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2006年11月在高新區正式封關運行,規劃面積1.338平方公里,以打造一流出口加工基地,創建最佳保稅物流中心”著力吸引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的外向型企業入區,區內可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及開展研發、檢測、維修和服務外包等保稅服務業務。
先進制造產業園
建國內最大軍民融合產業基地
在韋斗路和魚斗路交界處附近5平方公里范圍內,以比亞迪、法士特、西電等企業為依托和引領,以汽車制造、電力裝備等產業為發展方向,以軍民兩用技術應用為核心,建成國內最大的軍民融合產業基地。
生物醫藥園
打造國內一流生物醫藥園區
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由西安高新區管委會、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眾多知名生物醫藥企業聯合打造的產業特色突出、國際化特征明顯、服務功能完善的專業化園區,園區定位為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園區,園區將引進國際和國內知名醫藥企業,大力發展生物、化學制藥、中成藥、CRO以及商業物流、健康產業等,十二五末,實現產值超過600億元人民幣。
新材料產業園
打造國內一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規劃用地5平方公里。將通過突出重點,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產業鏈延伸等方式大力發展新材料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建成產業配套齊全,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基地。預計到2020年,入園企業將達到140家左右,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700億元,并形成6個以上年產值超過50億元的新材料骨干企業。
環保科技產業園
打造高競爭力環保產業集群
目前已構建了完整的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和環保政策體系,形成了以西電集團、陜鼓動力、西安開米、艾默生科技為核心的環保產業集群。2012年初,西安高新區正式規劃5平方公里,決定建設一個集產業服務、信息交流、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專業化的環保科技產業園,打造高理念、高技術、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的環保產業集群,力爭實現環保產業每年40%增長、十二五末達到500億產值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