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繼續擴大、國際服務外包行業受此波及的新形勢,中國的服務外包產業將何去何從?憑借第五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大會平臺,中外服務外包大鱷”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
來自商務部的權威資料,2011年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約為1026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服務外包潛在市場需求將增加到1.65萬億美元至1.8萬億美元。近幾年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份額逐年提高,以60%以上的年增速一路領先。專家預測,十二五”時期,有望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分工的細化、深化,將給新一輪增長注入新動力。
江蘇的服務外包產業,包括載體建設、產業規模、人才培訓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2011年全省離岸執行金額63.83億美元, 同比增長57.38%。今年前4月,離岸外包協議額39億美元,離岸外包執行額30.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3.9%和44%。
雖然服務外包在中國大地上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諸如軟件外包、動漫創意、工業設計、醫藥研發、供應鏈管理、金融后臺服務等服務外包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但在專家看來,這樣的服務外包業態還不夠豐富,大多仍屬于低層次服務外包。新華都集團總裁唐駿說,外包的本質就是代工,只是這種代工也有層次高低之別。比如,呼叫中心,就是最低端的外包業務。即使軟件外包,源代碼設計都在美國,而我們只是敲敲鍵盤、寫寫代碼,這種簡單勞動自然是低利潤率。IBM全球副總裁王陽將這種業務稱為服務外包1.0,既無技術、品牌,又消耗資源,拼的還是廉價勞動力。雅虎全球副總裁張晨在中國4年,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不缺大眾軟件人才,但缺乏關鍵的資深項目經理、架構師等高級實用人才。
盡管如此,接包國際業務的機會依然大量存在,關鍵是我們的企業能不能接住。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共享服務首席運營總監 Jim Eckler說,如果能拿出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提供更多的價值,就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成功。”美國埃森哲公司外包副總裁朱虹則指出,當離岸外包發展到現在的端到端業務流程外包時,接包商就不能再局限于簡單的事務性處理,更要能對所處理的數據進行分析,借助云技術、移動技術等新技術手段,為客戶提供決策支持。下一步,我們必須從服務外包1.0升級為服務外包2.0,通過云計算和移動技術,把中國大量軟件工程師的優勢有效發揮出來。”王陽說,只有瞄準服務外包2.0,中國才有可能超越印度,江蘇也才能占據服務外包高地。唐駿建議,要向新一代設計類、項目管理類、產品規劃類外包業務拓展。
做平臺,這是多位外國專家給江蘇同行的忠告。IT外包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現在是為了明天來打造出一個服務企業,要能夠提供平臺解決方案和產品,來服務于我們的客戶。”印度Infosys公司副總裁Naren Gogula舉例說,他們正與微軟、SAP等合作創新,提供針對特定行業的解決方案。德國電信全球副總裁黃輝說,德國電信建立的私有云”,相當于一個環繞全球的虛擬計算機,所有跨國公司都可以將自己的平臺架到上面,成本降低一半,效率大幅提高。作為平臺運營商的德國電信,每年也能降低兩三成成本。
多位專家同時建議,不要放棄家門口的商機。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智慧城市建設以及政務改革等,必將釋放知識流程、業務流程外包的巨大需求。事實上,很多跨國公司已開始行動,德國電信正計劃在中國布局云計算、云醫療。如果本土企業對此視而不見,錯過的可能是新一輪服務外包戰略機遇。 本報記者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