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再次成為各界期許之地。繼上海、北京、大連等城市之后,武漢將成為全球外包產業又一新興承接地。”昨日,在一個以轉型”為主題的外包產業國家研討會現場,SSON(全球共享服務外包網絡)等十余家世界知名共享服務中心與外包國際社團形成共識。
不過,有業內人士坦言,復合型人才的短缺依然是最大瓶頸,比如,財務人員必須精通英語。”
成本:產業轉移最大驅動力
近年來,由于租金和成本等因素,服務外包產業正加速逃離北京、上海等地,以武漢為代表的內陸城市迎來一波發展熱潮。
昨在會議現場,施耐德電氣副總付利浦(音譯)表示,隨著制造業大規模轉移,以武漢為代表的中國二線城市,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要承接地,成本是最大驅動力。”
據了解,自2006年武漢被授予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后,光谷軟件園就吸引了IBM、惠普等國際外包龍頭企業和博彥、文思、緯創等本土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截至目前,該園區已擁有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7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
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鳴分析,當考慮產業轉移的時候,大量、穩定和高質量的人才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顯然,武漢滿足這些基本條件。”
更為重要的,則是二線城市巨大的成本優勢。據我們調查,48%的外包企業有很強的意愿要離開北上廣。”葉鳴說,轉移至內地城市后,外包行業綜合成本可下降30%左右。
短板:復合型人才不夠用
不只是簡單的物流服務”,昨在會議現場,泛亞班拿中國區負責人貝特(音譯)表示,作為一種高端的服務業,外包提供的是一種綜合的、穩固的共享服務。
葉鳴也認為,與傳統的來料加工相比,服務外包實質上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在后工業化階段,發包商需要的將是一個需求分析、流程優化、財務管理等更為高端的外包服務,它包含了金融、設計和IT等諸多領域。”正因為此,服務外包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難以找到足夠的復合型人才。比如,財務人員必須精通英語”,葉鳴坦言,此類復合型人才是服務外包行業最需要的。
對此,武漢東湖高新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張甫東則表示,作為國內在校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武漢擁有數量龐大的可塑型人才,基礎很好,需要的只是有針對性的培訓。”
根據武漢市的規劃,到2015年武漢服務外包產值將達到千億元。其中,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占地3.4平方公里的武漢軟件新城核心示范區,將成為武漢打造中國軟件名城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