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服務外包執行金額273.1億美元,同比增長39.5%
2008年至2012年,我國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額年均增幅超60%,2012年達到336.4億美元,且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服務外包產業已成為綜合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途徑,成為新時期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支點。服務外包產業的強勁增長,為服務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為吸納就業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新途徑。
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對我國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均可產生積極效應
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0.7個百分點。根據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未來幾年我國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將保持40%左右的增速,2015年將達850億美元;另據商務部估算,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總規模屆時將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
服務外包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2008年至2012年,服務外包產業吸納從業人員數量由52.7萬人增長到428.9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291萬人,占比超過60%。
從服務業增加值來看,2012年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超過20%。今后服務外包產業增長速度也將遠高于服務業整體發展速度,可促進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升。
高速增長態勢明顯
2013年1至6月,我國國際服務外包業務額同比增長超過39%,在所有外經貿領域一枝獨秀。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6月,我國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86億美元,同比增長41.1%;執行金額273.1億美元,同比增長39.5%。其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金額273億美元,同比增長40.8%;執行金額193.4億美元,同比增長39.7%。
服務外包是企業將價值鏈中具有基礎性、共性、非核心的業務及流程剝離出來,外包給專業服務團隊來完成,從而使企業更專注于核心業務。2006年起,商務部會同國務院相關部門實施了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舉措。2008年至2012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年均增幅超過60%,占全球離岸外包市場的份額也由7.7%增長至27.7%,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承接國。
今年以來,我國服務外包十分活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了上半年我國服務外包的特點:一是信息技術外包占主導地位。1至6月,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占比分別為54.6%、13.7%和31.7%。二是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香港是主要市場。1至6月我國承接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香港的外包執行金額依次為47.1億美元、32.9億美元、24億美元和23.3億美元,分別占執行總額的24.3%、17%、12.4%和12.1%。三是服務外包就業規模穩步擴大。1至6月,我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40.6萬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共有服務外包企業22615家,從業人員469.5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317.1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7.6%。
當前,境外發包機構普遍看好我國巨大的在岸市場潛力、豐富的人力和科研資源優勢;而隨著對服務外包的認識不斷加深,本土服務外包企業也開始迅速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已成為綜合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途徑,成為新時期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萬連坡說。
服務業增添新動力
隨著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務業越來越成為各國發展和彼此合作的重點,服務外包成為服務業跨國合作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托,在全球產業鏈構成和國際分工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日趨明顯。
與貨物貿易相比,服務外包具有污染低、能耗小,綠色環保的特點,且主要以智力投入和產出為主,以IT技術和網絡通信手段為基礎,不需要貨物運輸加工,不受地域限制,具有較高的增值價值,并能吸納大學生等更多高素質人才就業。中央提出,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服務外包產業逆勢持續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并為服務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僅從服務業增加值來看,2012年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超過20%。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服務外包產業增長速度也將遠高于服務業整體發展速度,有力促進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升。”萬連坡說。
當前,我國傳統對外經濟發展方式面臨嚴峻挑戰。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外貿易發展速度放緩。從發展趨勢看,未來我國貨物貿易重回以往10%以上增速的可能性較低,而服務貿易即使按照《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所擬定11%的平均增速增長,服務外包對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貢獻也必將大幅提高。
服務外包產業也已經成為扭轉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重要抓手。2012年,我國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額相當于我國服務業出口的17.7%,而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增長額約是我國服務業出口增長額的1.17倍。從增長速度看,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增長接近于服務出口增長的9倍。
從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0.7個百分點。根據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未來幾年我國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將保持40%左右的增速,到2015年達到850億美元。另據對在岸市場的估算,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總規模屆時將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結合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現實,服務外包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會進一步增強。
突破瓶頸邁向高端
近年來,我國以軟件編程等IT外包為主的傳統外包正在減量,而來自生物醫藥等行業的研發服務外包等新型外包出現增量,外包服務顯示出高端化的新趨勢。但是,與印度等服務外包先行者相比,中國的服務外包行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必須實現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同時,還要同新興技術如云計算、物聯網等相結合,有效利用新興技術促進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
當前,很多新興國家和地區都把服務外包作為發展的機會和重點,服務外包產業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同時,隨著我國人力成本的上升、匯率的變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
調查顯示,當前我國服務外包項目類型集中在軟件開發及測試、數據錄入等領域,而從設計到整體解決方案、研發等高端業務領域盡管有所突破,但還需大力發展。業界目前普遍認為,銀行業將是今后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但是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從行業發展較好的全國25個城市的對比中發現,超過九成城市將軟件和信息技術外包作為首選和重點產業,六成城市著重發展動漫和創意產業,而從事人力資源、財務外包的比例較低。此外,在服務外包企業的成本構成中,人力資源成本最大約占到60%,市場支出約占25%,而本應大力投入的技術研發投入份額僅為4%。投入不足已經制約了企業專業技術的提升。
專家認為,我國服務外包業發展面臨創新能力不足、人才緊缺束縛、同質化競爭三大瓶頸。由此視之,大而不強的問題必須破解,產業需進一步向高端發展。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完善服務外包產業政策有3個重點。一是在服務外包領域盡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二是著力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目前,我國服務外包中高端復合型人才明顯不足,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在研究、培養和引進中高端人才的政策。三是要出臺一些政策,支持和鼓勵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在境外設立、兼并或者收購一些服務外包機構,建立我國自己的交付中心。
全球外包行業將面臨兩個趨勢:一是外包行業的增速逐漸放緩,二是中國外包行業逐步發展壯大。”杜克大學教授Arie Lewin說,應關注的機會是,部分跨國企業已經把創新和研發方面的工作加以外包;而中等的外包企業,由于相對于大型外包企業的成本更低,將在未來獲得更快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