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吳宇)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www.outsourcingcenter.cn)17日在第十一屆上海軟件貿易發展論壇開幕式上正式啟動運行,服務外包企業破解發展困境多了一個有力工具。
近兩年來,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內綜合成本上漲、國際市場需求疲軟,我國服務外包行業面臨嚴峻挑戰,不少以離岸外包業務為主的企業利潤下滑,一些小企業甚至在生存線上掙扎,服務外包行業進入調整期。
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的啟動運行,即為了整合資源、促進交易,有利于降低企業接發包成本,有利于提高企業接發包效率,有利于開拓企業上下游市場。
據介紹,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整合了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大型企業、海外機構以及專家顧問資源,匯聚了上萬條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本地買家項目信息以及優質海外項目信息,涵蓋信息科技、金融、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領域,可為會員企業提供項目對接服務。技術服務、質量服務、人才服務、法律服務等第三方增值服務內容也得以引進。
據預測,到明年年底,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會員企業將接近一萬家,相關業務將覆蓋全國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
專家分析認為,我國服務外包行業能否盡快走出調整期,關鍵在于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把業務重點從離岸(國際市場)轉向在岸(國內市場),二是把業務類型從低端(單純依靠國內成本優勢)轉向高端(提供行業整體解決方案),三是把交付中心從一線城市轉向成本更低的二三線城市。
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統計,2012年,上海軟件出口網上合同登記執行金額18.6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8.34%。今年1-8月,上海軟件出口執行金額9.9億美元,同比增長10.2%。
目前,上海軟件貿易發展呈現三個特點:一是企業集聚。全市共有主要軟件出口企業370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出口重點企業30家,主要分布在11個上海軟件出口(創新)園區,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二是服務主導。信息技術外包(ITO)占軟件出口的比重達到98.6%,大大超過軟件產品占比,已經形成以服務出口為主的軟件貿易結構;三是進軍高端。軟件出口企業通過積累開發經驗和人才儲備,從初期承接軟件編程等外包業務轉向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的信息服務,并不斷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軟件,核心競爭力得到逐步提升。
第十一屆上海軟件貿易發展論壇由上海軟件外包國際峰會更名而來。從2009年起,主辦單位升級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務部是支持單位。(完)